[发明专利]热交换信道、热泵系统和可提高工作流体的温差的热泵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16589.8 | 申请日: | 201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9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萧玮烱 | 申请(专利权)人: | 能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1/00 | 分类号: | F25B41/00;F25B3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乾诚五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42 | 代理人: | 付晓青;杨玉荣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汐***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 信道 系统 提高 工作 流体 温差 | ||
1.一种热交换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通道包括:
入口侧主道;
从所述入口侧主道分出的多个第1级支道;以及
出口侧主道,所述多个第1级支道直接或间接连接在所述出口侧主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通道还包括从所述多个第1级支道的每一个分出的多个第2级支道,所述多个第2级支道直接或间接连接在所述出口侧主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通道还包括从所述多个第2级支道的每一个分出的多个第3级支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通道设置在一平面中,和/或设置成所述入口侧主道比所述出口侧主道还高。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热交换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通道的局部或全部设置在地表或埋设在地层或沉浸在水池、人造水池、河流、湖泊、海洋、水库或地下水库中。
6.一种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包括:
热泵装置,包括冷凝器及蒸发器;
第1热交换装置,设置在作为空调对象的目标区域;以及
第2热交换装置,使用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热交换通道作为所述第2热交换装置;
其中,工作流体流经所述蒸发器,使得所述工作流体被所述蒸发器冷却,经冷却的工作流体流经所述第1热交换装置,并透过所述第1热交换装置与所述目标区域热交换,然后流经所述第2热交换装置,并透过所述第2热交换装置放热,流经所述第2热交换装置的工作流体返回所述蒸发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流体是在流经所述第1热交换装置之后且在流经所述第2热交换装置之前,流经所述冷凝器,以便从所述冷凝器吸热。
8.一种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包括:
热泵装置,包括冷凝器及蒸发器;
第1热交换装置,设置在作为空调对象的目标区域;以及
第2热交换装置,使用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热交换通道作为所述第2热交换装置;
其中,工作流体流经所述蒸发器,使得所述工作流体被所述蒸发器冷却,经冷却的工作流体流经所述第1热交换装置,并透过所述第1热交换装置与所述目标区域热交换,以便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空调,另一工作流体循环经过所述冷凝器及所述第2热交换装置。
9.一种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包括:
热泵装置,包括冷凝器及蒸发器;
第1热交换装置,设置在作为空调对象的目标区域;以及
第2热交换装置,使用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热交换通道作为所述第2热交换装置;
其中,工作流体流经所述冷凝器,使得所述工作流体被所述冷凝器加热,经加热的工作流体流经所述第1热交换装置,并透过所述第1热交换装置与所述目标区域热交换,以便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空调,然后流经所述第2热交换装置,并透过所述第2热交换装置吸热,流经所述第2热交换装置的工作流体返回所述冷凝器,并由所述冷凝器加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流体在流经所述第1热交换装置之后且在流经所述第2热交换装置之前,流经所述蒸发器,以便将热排放至所述蒸发器。
11.一种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包括:
热泵装置,包括冷凝器及蒸发器;
第1热交换装置,设置在作为空调对象的目标区域;以及
第2热交换装置,使用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热交换通道作为所述第2热交换装置;
其中,工作流体流经所述冷凝器,使得所述工作流体被所述冷凝器加热,经加热的工作流体流经所述第1热交换装置,并透过所述第1热交换装置与所述目标区域热交换,以便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空调,
另一工作流体循环经过所述蒸发器及所述第2热交换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能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能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658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木糖醇红茶菌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煤粉浓度在线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