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却风道及设置该冷却风道的冰箱和空调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17670.8 | 申请日: | 2011-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7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梁军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信(北京)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6/04 | 分类号: | F24F6/04;F24F13/02;F25D23/00 |
代理公司: | 山东清泰律师事务所 37222 | 代理人: | 聂磊 |
地址: | 266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风道 设置 冰箱 空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涉及一种冷却风道,以及设置该冷却风道的冰箱和空调。
背景技术
在冰箱和空调的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制冷室进行加湿,以便保证空气湿润,使得冰箱内的储存物能够保鲜,室内空气保持清新。中国专利数据库检索到专利号为ZL01144267的一项发明专利,它公开一种电冰箱加湿装置,包括有将冷冻室的冷气输入到冷藏室的输送通道、引入自来水到柜内的输水管、净化自来水的净化器,在将流入到输送通道的冷气,通过输送通道上形成的开口输出到冷藏室时,在输水管和输送通道之间设置有使冷气与从输水管流入的自来水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冷气湿度的加湿系统。该种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不宜于设计和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风道以及设置该冷却风道的冰箱和空调,使得加湿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设计和推广。
本发明的冷却风道是这样的:其包括风道,风道上设置加湿装置,加湿装置设置在风道壁上,风道壁对应加湿装置处开口,加湿装置包括渗水层和冷凝层,渗水层紧贴风道壁设置,冷凝层上设置风口。
冷凝层的的导热系数高于风道壁的导热系数。
渗水层的表面的风口至少设置一个,均匀设置冷凝层上。
冷凝层设置为网眼状。
本发明的设置冷却风道的冰箱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风道、制冷间室,风道上设置送风装置,风道上设置加湿装置,加湿装置设置在风道壁上,风道壁对应加湿装置处开口,加湿装置包括渗水层和冷凝层,渗水层紧贴风道壁设置,冷凝层上设置风口,冷凝层设置在制冷间室内,加湿装置设置在送风装置旁边。
冷凝层的的导热系数高于风道壁的导热系数。
冷凝层的表面的风口至少设置一个,均匀设置冷凝层上,冷凝层设置为为网眼状。
本发明的设置冷却风道的空调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风道、制冷间室,风道上设置送风装置,风道上设置加湿装置,加湿装置设置在风道壁上,风道壁对应加湿装置处开口,加湿装置包括渗水层和冷凝层,渗水层紧贴风道壁设置,冷凝层上设置风口,冷凝层设置在制冷间室内,加湿装置设置在送风装置旁边。
冷凝层的的导热系数高于风道壁的导热系数。
冷凝层的表面的风口至少设置一个,均匀设置冷凝层上,冷凝层设置为网眼状。
本发明的设置冷却风道的空调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风道、制冷间室,风道上设置送风装置,风道上设置加湿装置,加湿装置设置在风道壁上,风道壁对应加湿装置处开口,加湿装置包括渗水层和冷凝层,渗水层紧贴风道壁设置,冷凝层上设置风口,冷凝层设置在制冷间室内,加湿装置设置在送风装置旁边。
冷凝层的的导热系数高于风道壁的导热系数。
冷凝层的表面的风口至少设置一个,均匀设置冷凝层上,冷凝层设置为网眼状。
本发明的冰箱其包括风道、制冷间室,风道上设置送风装置,风道上设置加湿装置,加湿装置设置在风道壁上,风道壁对应加湿装置处开口,加湿装置包括渗水层和冷凝层,渗水层紧贴风道壁设置,冷凝层上设置风口,冷凝层设置在制冷间室内,这样制冷设备的制冷间室的水蒸气在冷凝层处的冷凝水就可以被渗水层吸收,然后在送风装置的吹动下,蒸发到风道内,沿着风道进入到需要的冷藏室或者果菜室,这样不但不需要在冰箱设置单独的加湿管路,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冰箱或者空调内原有的零件实现冰箱内的水蒸气自循环。
本发明的冷凝层的的导热系数高于风道壁的导热系数,这样水蒸气就可以在加湿装置的冷凝层处凝结,然后通过渗水层传递到风道内侧,由送风装置吹动,水蒸气回到循环回路中。
本发明冷凝层的表面的风口至少设置一个,均匀设置冷凝层上,冷凝层也可以设置为网眼状,这样冷凝水就可以被渗水层吸收的比较好。
本发明通过在风道上设置加湿装置,使得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并且易于设计和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冷却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1-送风装置、2-风道、3-风道壁、4-冷凝层、5-风口、6-渗水层、7-制冷间室。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信(北京)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海信(北京)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76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装置
- 下一篇:单卡多模多运营商鉴权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