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高温乳酸菌株HT1及其在调制青贮饲料方面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18135.4 | 申请日: | 2011-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6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国;陈明霞;刘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23K1/14;A23K3/02;C12R1/225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46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高温 乳酸 菌株 ht1 及其 调制 青贮饲料 方面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应用和饲料调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乳酸菌在改善青贮饲料发酵品质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青贮饲料是在厌氧和酸性环境下长期贮存的新鲜牧草、饲料作物等多水分饲料。近年来,随着我国奶牛业的快速发展,青贮饲料的生产量在迅速增长,2003年全国青贮饲料的生产量就已经超过了2亿吨(中国奶业协会,2003)。可见青贮饲料的生产、利用对畜牧业生产,特别是高产奶牛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既能保证奶、肉产品的数量与品质,又可节约饲用粮食,另外通过青贮还可使粗糙或带异味而不易直接饲用的植物材料,以及不易干燥的高水分饮料、食品加工副产物等得到充分利用,提高生物资源的利用、转化效率(内田,1999;曹致中,2005)。但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乳酸菌在调制青贮饲料中起主要作用。
乳酸菌为革兰氏阳性菌,抗过氧化氢酶,厌氧,无孢子,无运动性。在青贮过程中,促进乳酸发酵,可提高青贮发酵品质,减少营养损失。当青贮窖密封后,厌氧微生物可以快速繁殖,如果条件适宜,乳酸菌将快速酸化环境,当pH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与其竞争的有害微生物将不能生存,这样便得到稳定的青贮饲料。反之,不良微生物快速生长,导致青贮饲料腐败或品质下降。乳酸发酵的关键是乳酸菌,如果材料本身附着的乳酸菌数量较少,或乳酸菌数量虽多,但缺乏耐特殊环境(如高温)的乳酸菌,在相应条件下就难于获得优质青贮饲料。高温青贮环境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都存在,如装窖时间长或密封不充分时,由于植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产热,青贮窖内的温度很快就会超过40℃。在我国南方,全年温度较高,特别是夏季,青贮窖内更易发生高温。在以上条件下很难调制优质青贮饲料(张建国,2000;Ashbell G.et al, 1992)。
青贮时添加甲酸等酸类化学物质,可以直接降低pH,改善青贮料的发酵品质,但因成本高、腐蚀性强、作业不安全等因素,在生产中难以利用。改善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乳酸菌添加剂在市场上也比较多,但一般没有考虑到高温条件,在高温环境下改善效果不明显。
本发明针对生产中青贮高温环境存在的问题,对耐高温并能改善青贮发酵品质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筛选。结果发现1株鼠李糖乳杆菌,它在高温条件下,可显著提高饲草青贮的发酵品质,在生产上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生产中青贮高温环境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耐高温乳酸菌株及利用该菌株调制优质青贮饲料的方法。此菌株在高温条件下可显著提高饲草青贮的发酵品质,在生产上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本发明提供了耐高温乳酸菌HT1在调制青贮饲料方面的应用。
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高温乳酸菌HT1,经鉴定为乳杆菌属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于2010年12月17日寄存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菌种保藏号为CGMCC 4483,该菌株的16S rDNA 的Genbank 登录号为JF414107;其主要生物学特性为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葡萄糖同型发酵,耐酸性强(在pH3.75~9条件下可以正常生长),生长速度快(MRS培养基培养1天pH可降到3.9以下),生育温域宽(10-50℃可正常生长),耐50℃的高温。
鼠李糖乳杆菌菌株HT1在调制青贮饲料方面的应用。
一种利用上述乳酸菌菌株HT1调制青贮饲料的方法,其特征在包括以下步骤:①将待发酵饲料切断混合均匀;②每kg新鲜饲料加入菌株HT1 1.0×108个或以上;③添加菌株HT1后的饲料密封后贮藏。
菌株的生长温度优选为45℃。
步骤①所述的待发酵饲料切断至1 cm~2 cm。
耐高温乳酸菌菌株HT1的16S rDNA序列如下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81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