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鲵养殖设施和利用该设施养殖大鲵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18201.8 | 申请日: | 2011-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1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孙金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继华;孙金根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鲵 养殖 设施 利用 方法 | ||
1.一种大鲵养殖设施,包括栖息洞、涧流水、植被床,其特征在于,生态屋(5)中建筑至少一条溪流涧(6);溪流涧由栖息洞(8)、通道(14)、觅食场(20)三部分一体组成,栖息洞、觅食场位于溪流涧的各一端;溪流涧的栖息洞一端有出水管(32),出水管通出洞外后连接水位器(33);溪流涧的觅食场一端有注水龙头(21),注水龙头向溪流涧注入来自水处理系统(62)的涧流水(17);在溪流涧周围布满植被床(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鲵养殖设施,其特征在于,栖息洞、觅食场与通道相向的各一方呈扩大状态,栖息洞的径向最小尺寸为大鲵即时体长的1.1倍,觅食场的径向最小尺寸为大鲵即时体长的1.6倍,通道的最小宽度为大鲵即时体宽的1.5倍;通道的一个横截面上安装石质洞卡(15),洞卡的底部割除一部分形成洞口(16),洞口的最小宽度为大鲵即时体宽的1.2倍;栖息洞的顶部有洞顶盖(9)扣严,洞顶盖上预留人孔(10),人孔顶部有人孔盖(13)扣严,人孔盖上预留观察孔(12),观察孔顶部有观察孔盖(11)扣严,其中人孔盖和观察孔盖可以开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鲵养殖设施,其特征在于,溪流涧的基体(29)用钢筋混凝土一体浇灌而成,或用砖、石一体砌筑而成;基体的内表面用瓷砖或平滑的石板粘贴为涧内装(27);在通道底部避开洞卡的部位设置拦沙墩(28),拦沙墩的栖息洞一侧直至栖息洞布设筑窝沙(26),拦沙墩的觅食场一侧直至觅食场布设卵石(31);在觅食场内高于卵石15至25公分处水平设置至少一块掩藏石(30),掩藏石的最小长度相当于大鲵即时体长的三分之一,最小宽度相当于大鲵的即时体宽;在觅食场的上沿任一部位设置水响器(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鲵养殖设施,其特征在于,出水管(32)以水平状态预埋在溪流涧位于栖息洞一端的基体中,其洞内的端口整体高于筑窝沙上平面,通出洞外后垂向沿伸直至低于涧内装底平面;在出水管的下方水平设置排净管(36),排净管在洞内的端口紧贴涧内装底平面,排净管通出洞外后与出水管垂向段汇通;在栖息洞与通道的结合部水平设置短路管(34);短路管与出水管同径且等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鲵养殖设施,其特征在于,水位器(33)由软管(37)、泄水口(39)、驱动机构(38)、集水箱(40)组成;软管的先端与出水管(32)连接,另一端与泄水口连接,完成连接后,由溪流涧、出水管、软管、泄水口组成一个连通器;软管的先端可以切换至短路管,当完成切换后,由溪流涧、短路管、软管、泄水口组成一个连通器;泄水口安装在驱动机构(38)上,驱动机构可以驱动泄水口改变所在高度;泄水口将溢出的涧流水泄入集水箱(40)中,集水箱接近上沿的部位有溢流道(4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鲵养殖设施,其特征在于,水处理系统(62)由管道泵(42)、粗过滤器(43)、精过滤器(45)、一次调水池(47)、二次调水池(49)、消毒箱(55)、供水管(22)顺序连接而成;管道泵处于水处理系统的先端并汲取集水箱(40)中的涧流水;粗过滤器中设有粗过滤介质(44);精过滤器中设有精过滤介质(46),其出口部位有初温传感器(52);一次调水池中设有混水叶轮(48),其出口部位有一调温度传感器(53);二次调水池中设有增氧轮(50),其出口部位有二调温度传感器(54),凉水源(57)通过电磁阀B(58)注入一次调水池;冷水源(59)通过电磁阀C(60)注入二次调水池;二次调水池上部有液位计(51);消毒箱内设置紫外光辐射管;水处理系统(62)的末端是供水管(22),供水管与所有的注水龙头(21)各个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鲵养殖设施,其特征在于,将溪流涧(6)、水位器(33)、水处理系统(62)顺序连接成循环系统,在管道泵(42)推动下,涧流水(17)在循环系统中循环,循环方向是自水处理系统流向溪流涧再流向水位器再流回水处理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鲵养殖设施,其特征在于,生态屋(5)由屋墙(7)自北、东、西三面围拢,后坡面(1)和采光面(2)组成屋顶,后坡面朝向北,采光面朝向南,采光面全部用透光材料(3)覆盖;在北面屋墙靠近屋顶部位设置多个后窗(4),在采光面靠近地面部位设置多个前窗(25);在生态屋的空余地面上建筑多个稚鲵池(24),稚鲵池相邻部位附有植被床(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继华;孙金根,未经孙继华;孙金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820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续可调的变结构恒功率电源
- 下一篇:防盗电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