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药制取方法及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18619.9 | 申请日: | 201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8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洪;项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医药大学;刘文洪;项海 |
主分类号: | A61J3/00 | 分类号: | A61J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药 制取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取装置和方法,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将中药的提取、浓缩、干燥处理工艺集成为一体的中药制取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中药制备技术,通常是将中药的提取、分离、浓缩处理分别在不同的工段完成,不能连续直接生产出成品料。即使是分工段处理,采用的也是手动或者需要人工辅助完成的半自动控制设备。例如提取工艺采用的是水液煎煮锅或不锈钢提取罐等传统设备,或采用渗漉浸提工艺等,这些提取设备和工艺基本保留着传统煎煮工艺的特点,存在浸出液系数大、杂质含量高、能耗大、收率低、浸提不够彻底、清洗不方便、上清液分离困难就等一系列问题。设备加料、出料及整个浸提过程控制仍以人工手动操作为主,药液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难以保证中药产品的质量。浓缩设备目前主要有可倾式反应锅、真空浓缩反应锅、薄膜浓缩蒸发设备、双效及三效外循环浓缩蒸发设备等,其具有以下缺点:
1、可倾式反应锅蒸发温度高,物料受热时间长,热敏性成分容易结焦,蒸发出的大量水汽易使厂房和设备滋生霉菌,严重影响药品生产环境的卫生;
2、真空浓缩反应锅不能精确控制浓缩过程中的各项工艺参数,浓缩效果较差;
3、薄膜浓缩蒸发设备因蒸发温度较高,且蒸发温度及进料量无法自动控制,常有结焦现象;
4、双效及三效外循环浓缩蒸发设备各效的密度无法自动检测,进出料均需人工操作,无温度、压力和真空自动控制系统,真空及冷凝系统能耗大。
常用的浓缩药液干燥方法中,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和热风循环烘箱的干燥效果均不理想,不仅干燥不均匀、易结块、效率低和干燥时间长,而且进出料均需人工操作、易受污染、操作环境恶劣;沸腾干燥床易使干燥物结块且噪声大。冷冻干燥法和真空干燥法需要大规模的设备,而且还很难采用连续的生产步骤,生产方法麻烦费力;同时,冷冻干燥或真空冷冻干燥后,研磨和均质化等必须附加步骤又使生产过程变得更加繁琐;现行有一些厂家使用的喷雾干燥方法,但其工艺和设备控制水平低、产品质量差,还难于处理粘度交大的浸膏,其干燥强度低、反料比较大。
现有的中药制备方法,其药渣与药液分离不彻底,进入真空浓缩的药液含有杂质较多,不仅磨损、堵塞设备管路,还大大降低成品料的质量,加上杀菌不充分,致使最终得到的成品料含菌量过高,难以达到GMP对药品的含菌量要求。并且现有的浓缩处理一般只是进行一次浓缩后就进入后续的干燥处理,直接制取干燥的中药颗粒或粉料,而一次浓缩后的药液由于浓缩率低,难以直接用于生产浸膏类产品,致使制得的成品料品种单一,难以满足产品多样性的要求。此外,由于现有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水平低,清洗也不方便,使得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一些中药分离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主要采用膜耦合工艺对中药进行物理分离和浓缩,减少对中药成分的破坏和损失。
膜分离技术是一项新兴的高效分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子、纺织、石油、食品、医药等工业,被认为是20世纪末到21世纪中期最有发展前途的高技术之一。特别是在药物的分离纯化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目前,该技术以其高效、节能和绿色等特点,正日益在中药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起步较晚,对膜分离技术的认识不够深入以及膜容易被污染等原因,该技术尚未在重要生产中得到大规模的推广。
膜分离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其用途主要集中在药液澄清、药液精制和药液浓缩3个方面。中草药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通常含有生物碱、黄铜、苷类等有效成分,其分子量大多数不超过1000,同时还含有除了某些有生理活性或疗效的多糖、天花粉蛋白以外的蛋白质、鞣质、树脂、淀粉等无效成分,其分子量均在50000以上。现代膜分离技术正是利用膜孔径大小特征将物质进行分离提纯。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集提取、分离和浓缩为一体的、自动化程度高、操作卫生、生产效率高的中药制取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刘文洪;项海,未经浙江中医药大学;刘文洪;项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86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