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氧化锌的极性可控阻变存储器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19078.1 | 申请日: | 201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4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楷亮;宋凯;王芳;刘凯;苗银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45/00 | 分类号: | H01L4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002 | 代理人: | 侯力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氧化锌 极性 可控 存储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 一种基于氧化锌的极性可控阻变存储器,其特征在于:由SiO2/Si衬底、粘附层、下电极、具有电阻转变特性的氧化锌薄膜、上电极和保护层构成,粘附层厚度为5-20nm、下电极厚度为5-100nm、具有电阻转变特性的氧化锌薄膜的厚度为5-200nm、上电极的厚度为5-100nm、保护层的厚度为5-100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氧化锌的极性可控阻变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粘附层为金属钛或氧化铟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氧化锌的极性可控阻变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电极为金属Cu、Pt或A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氧化锌的极性可控阻变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极材料为纯导电金属、组合金属材料或导电金属化合物,金属材料为Ta、Cu、Au、Ag、W、Ni或Pt;金属合金材料为Pt/Ti、Ta/Ti、Cu/Ti、Cu/Au、Cu/Al或Au/Zr;导电金属化合物为TiN或ITO。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氧化锌的极性可控阻变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电阻转变特性的氧化锌薄膜为二元金属氧化物氧化锌薄膜,所述保护层为金Au或导电金属化合物ITO。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氧化锌的极性可控阻变存储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首先在SiO2/Si衬底基片上沉积粘附层;
2)在制备好的粘附层上沉积下电极,作为器件外加电压阴极的引出端或接地;
3)在制备好的下电极上沉积具有电阻转变特性的氧化锌薄膜;
4)在具有电阻转变特性的氧化锌薄膜上制备上电极;
5)在上电极上生长一层保护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氧化锌的极性可控阻变存储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附层的沉积方法为磁控法、离子束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物理气相沉积法、蒸发沉积法或原子层沉积法。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氧化锌的极性可控阻变存储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电极,上电极和保护层的沉积方法为磁控或离子束溅射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物理气相沉积法、蒸发沉积法或原子层沉积法,制备工艺为:本底真空度<10-4Pa、衬底温度为室温、工作气压为0.5-2Pa、溅射时间为1-10min,在Ar气氛环境下5-50sccm,溅射功率为50-250W。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氧化锌的极性可控阻变存储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阻变特性的氧化锌薄膜的沉积方法为磁控或离子束溅射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物理气相沉积法、蒸发沉积法、原子层沉积法或溶胶凝胶法,制备工艺为::本底真空度<10-4Pa、衬底温度为室温-300℃、工作气压为0.5-2Pa、溅射时间为1-60min,在O2和Ar混合气体中氧分压为5%-30%、溅射功率为50-250W;电极及保护层的制备为本底真空度<10-4Pa、衬底温度为室温、工作气压为0.5-2Pa、溅射时间为1-10min,在Ar气氛环境下5-50sccm,溅射功率为50-250W。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理工大学,未经天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907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进主流道气体分布均匀的燃料电池电堆结构
- 下一篇:半导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