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表面多孔结构实现钎焊性可调的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19193.9 | 申请日: | 201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7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赖庆全;张磊;陈才;尚建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K1/20 | 分类号: | B23K1/20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表面 多孔 结构 实现 钎焊 可调 工艺 | ||
1.一种通过表面多孔结构实现钎焊性可调的工艺,其特征在于:通过对双相合金进行腐蚀获得表面具有三维通孔结构;双相合金为铜铁合金或铜钴合金,铜铁合金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在20-80%之间;铜钴合金中钴元素的质量百分数在20-80%之间。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表面多孔结构实现钎焊性可调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双相合金表面获得三维通孔结构,三维通孔结构的厚度根据腐蚀时间调节,厚度范围10-100微米;孔径和孔隙率由双相合金的成分和组织细小程度而定,孔径处于微米尺度,孔隙率范围30-80%。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表面多孔结构实现钎焊性可调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双相合金通过电弧熔炼、真空感应熔炼或普通熔炼方法进行制备;或者,双相合金通过电镀或气相沉积。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表面多孔结构实现钎焊性可调的工艺,其特征在于:表面多孔结构通过将合金在酸性溶液中腐蚀获得。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过表面多孔结构实现钎焊性可调的工艺,其特征在于:用体积浓度为5-15%的硝酸的甲醇溶液腐蚀5-40分钟可获得10-100微米厚的表面多孔层。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表面多孔结构实现钎焊性可调的工艺,其特征在于:表面多孔结构对钎料表现出优异且可调的润湿性,液态纯锡在其上的接触角从在抛光铜表面的23°减小至0°。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表面多孔结构实现钎焊性可调的工艺,其特征在于:表面多孔结构对纯锡或锡基合金钎料具有良好的钎焊性,纯锡或锡基合金钎料在表面多孔结构上直接钎焊。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过表面多孔结构实现钎焊性可调的工艺,其特征在于:通过改变合金成分和凝固速度以改变微观组织、改变腐蚀液浓度和腐蚀时间,进一步改变腐蚀深度以及改变钎焊温度,从而调控材料的钎焊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919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木托盘的脚墩输送排列机构
- 下一篇:电磁动力排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