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奶牛不孕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19521.5 | 申请日: | 201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4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蒋保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保珍 |
主分类号: | A61K36/804 | 分类号: | A61K36/804;A61P15/08;A61K35/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3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奶牛 不孕症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纯中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奶牛不孕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兽医认为奶牛不孕症是指成年健康奶牛发情经交配而不受孕,或产过一、二胎后,不能再受孕的均称为不孕症。主要由于脾肾阳虚,命门火衰,冲任失调,胞宫寒冷,脾失健运,不能化气行水,使寒湿停于胞宫不能摄精,故不受孕。症见:形瘦神倦,形寒肢冷,喜暖畏寒,四肢无力,食欲减少,口色淡白,肠鸣腹冷痛,舌淡白,舌体浮胀,舌体两边有齿印,脉沉迟。发情停止或发情不明显,或发情娄配不孕。西兽医治疗多用促卵泡素或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效果极差,治愈率达不到40%。中兽医多采用硫黄温经散(中兽医治疗学)或用艾附暖宫散(沈氏尊生方)或用毓鳞珠(景岳全书)加减治疗奶牛不孕症,治疗效果也不理想,治愈慢,治愈率也达不到50%,而且易复发。
发明内容
中兽医理论认为,奶牛不孕症主要由于脾肾阳虚,命门火衰,冲任失调,胞宫寒冷,脾失健运,不能化气行水,使寒湿停于胞宫不能摄精,故不受孕。症见:形瘦神倦,形寒肢冷,喜暖畏寒,四肢无力,食欲减少,口色淡白,肠鸣腹冷痛,舌淡白,舌体浮胀,舌体两边有齿印,脉沉迟。发情停止或发情不明显,或发情娄配不孕。应以温补肾阳,调冲任,生精养血,补脾益气为治则,故能迅速治愈奶牛不孕症。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奶牛不孕症的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治愈率高的纯中药药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奶牛不孕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的,当归25、白芍18、黄芪25、白术24、茯苓18、熟地黄25、补骨脂25、菟丝子25、鹿角胶25、巴戟天25、生杜仲24、肉桂12、小茴香12、川芎12、生山楂100、木香50。
以上16味中药原料均在北京同仁堂中药房购买。
本发明的药物制备方法如下:首先将鹿角胶25粉碎过200目筛备用,然后再将菟丝子25粉碎过60目筛,后将当归25、黄芪25、白术24、茯苓18、熟地黄25、补骨脂25、巴戟天25、生杜仲24、小茴香12、川芎12、生山楂100、木香50和粉碎的过60目筛的菟丝子25共放到砂锅内,然后再倒进水,水面高过药5厘米高,浸泡20分钟,把水倒掉,然后再向砂锅内倒进水面高过药5厘米高,用武火熬开,然后改用文火熬25分钟,再将肉桂12放进砂锅内再熬20分钟,同时搅拌之以防糊锅,然后将药水倒出,而后再倒进水,水面高过药5厘米高,然后用武火熬开,再用文火熬30分钟,然后将两次药水倒在一块用六层纱布过滤,将过滤的药水2000毫升和粉碎好的鹿角胶粉25放进2000毫升的药水中,并充分搅拌,使鹿角胶粉25充分融化,候温灌服。
本发明药物按照中药的任何加工方法可制成散剂、粉剂。
治疗方法和疗程:从发情前一天起开始服药,每日一剂,连服六剂。发情明显时再行配种,如仍不孕,待下次发情前一天开始再服六剂为一个周期治疗疗程。
治疗效果:有效率98%,治愈率95%。
本发明的药物机理如下:
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具有补脾益气,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疮排脓功能。《参考:中医方药学,广东中医学院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6月第1次印刷(597-598页)》
当归::味甘、辛、苦,性温。入肝、脾、心经。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燥滑肠功能。(同上,见611-612页)
白术:味甘,苦,性微温。入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固表止汗,健脾燥湿功能。(同上,见600页)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胃、心、肺、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功能。(同上,见303-304页)
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入肝、肾、心经。具有补血、滋阴功能。(同上,见609页)
补骨脂:味辛、苦,性温。入肾经。具有补肾壮阳功能。(同上,见623页)
菟丝子:味甘、微辛,性微温。入肝、肾经。具有补肝肾,益精气功能。(同上,见627页)
鹿角胶:味甘,性微温。入肝、肾经。具有滋补精血,强筋骨功能。(同上,见628页)
肉桂:味辛、甘,,性大热。入肝、肾、脾经。具有温肾壮阳,温中祛寒,温经止痛功能。(同上,见237页)
小茴香:味辛,性温。入肝、脾、胃经。具有理气止痛,温中开胃功能。(同上,见241-242页)
川芎:味辛,性温。入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功能。(同上,见543页);
巴戟天:味甘、辛,性温。入肾经。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功能。(同上,见625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保珍,未经蒋保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95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