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柱式防断线绝缘子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19571.3 | 申请日: | 201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9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朱才良;许贤明;郭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新澳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7/42 | 分类号: | H01B17/4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42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柱式防 断线 绝缘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是用于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配电电路以及变电站的绝缘子,具体的说是一种复合柱式防断线绝缘子。
背景技术
现有的输电配电电路都采用了绝缘导线,它们解决了裸导线本有的电流走廊等安全问题,但是在实际使用中由于雷击等原因造成的过电压断线,使整个输配电线路产生运行故障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是我国南方地区,电闪雷鸣的气象比较频繁,因此而引起的电网故障已占整个线路故障的36.8%,其中雷击断线率占到96.8%,大大影响了线网的正常供电,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日本在七十年代就曾得出研究结论:绝缘导线如果没有妥善的防止过电压的措施,那么遇到较强雷击时引起的过电压是必然会断线的。因此必须解决绝缘导线因过电压造成的断线问题,才能保证架空绝缘输配电网的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迅速将过电压泄入大地的复合柱式防断线绝缘子。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复合柱式防断线绝缘子,包括伞体、接线端金具和接地端金具,接线端金具的下部固定嵌入伞体的上端内,接地端金具的上部固定嵌入伞体的下端内,伞体、接线端金具和接地端金具的内壁之间构成一封闭空腔,该封闭空腔内嵌有绝缘筒,所述的绝缘筒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绝缘筒,绝缘筒内的空腔下部设有弹簧,弹簧的上侧设有电阻片,电阻片的上侧设有空心的磁环,磁环的两端设有圆台形的铜片。
所述的铜片为空心的圆台,所述铜片的圆台顶部凹进磁环的空腔内。
所述伞体、接线端金具和接地端金具的内径相等。
所述接地端金具的下端设有与其固定相连的接地线头。
所述的弹簧位于接地端金具的内腔中部。
所述电阻片的下端与弹簧的上端之间设有垫片;所述电阻片的上端与磁环下侧的铜片之间设有垫片;所述磁环上侧的铜片与接线端金具的内壁之间设有垫片。
所述电阻片、磁环、铜片和垫片的外径相同。
所述电阻片、磁环、铜片和垫片的径向外壁与绝缘筒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
所述的电阻片为非线性的氧化锌电阻片。
所述伞体的材质为硫化硅橡胶。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当有雷击过电压来袭时,只要过电压的幅值危及系统运行安全,绝缘子内部铜片之间的间隙将会瞬间导通,将过电压通过非线性氧化锌电阻片泄入大地,从而避免因过电压建弧而烧断导线,造成系统大面积停电或次生事故的发生,确保系统安全运行。
本发明的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并具有经济性和实用性俱佳的特点,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伞体;2—接线端金具;3—接地端金具;4—绝缘筒;5—弹簧;6—电阻片;7—磁环;8—铜片;9—接地线头;10—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复合柱式防断线绝缘子,包括内径相等的材质为硫化硅橡胶的伞体1、接线端金具2和接地端金具3,其中接线端金具2的下部固定嵌入伞体1的上端内,接地端金具3的上部固定嵌入伞体1的下端内,接地端金具3的下端设有与其固定相连的接地线头9;伞体1、接线端金具2和接地端金具3的内壁之间构成一封闭空腔,该封闭空腔内嵌有绝缘筒4。绝缘筒4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绝缘筒,绝缘筒4内的空腔下部设有位于接地端金具3内腔中部的弹簧5,弹簧5的上侧设有非线性的氧化锌电阻片6,电阻片6的上侧设有空心的磁环7,磁环7的两端设有空心圆台形的铜片8,铜片8的圆台顶部凹进磁环7的空腔内。另外在电阻片6的下端与弹簧5的上端之间设有垫片10,电阻片6的上端与磁环7下侧的铜片8之间也设有垫片10,磁环7上侧的铜片8与接线端金具2的内壁之间设有垫片10,即两个铜片8的外侧皆设有垫片10;电阻片6、磁环7、铜片8和垫片10的外径相同,并且电阻片6、磁环7、铜片8和垫片10的径向外壁与绝缘筒4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
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当有雷击过电压来袭时,只要过电压的幅值危及系统运行安全,绝缘子内部铜片之间的间隙将会瞬间导通,将过电压通过非线性氧化锌电阻片泄入大地,从而避免因过电压建弧而烧断导线,造成系统大面积停电或次生事故的发生,确保系统安全运行。
本发明未涉及的技术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新澳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新澳电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95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