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RIA架构的三维虚拟城市系统实现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20165.9 | 申请日: | 2011-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4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9 |
发明(设计)人: | 吴浩;陈楠;黎华;王庆山;赵彦波;付锟;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T15/00;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王守仁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ria 架构 三维 虚拟 城市 系统 实现 方法 | ||
1.一种基于RIA架构的三维虚拟城市系统实现方法,其特征是在Internet网络上通过虚拟三维可视化形式来真实再现城市地理空间环境的方法,该方法是:依托RIA构架,首先通过空间数据采集、三维模型建立、分区渲染和无缝拼接生成三维虚拟城市场景,继而利用计算机缓存技术创建三维瓦片数据集,在此基础上将Web服务端技术和GIS服务端技术相结合,在RIA客户端平台的支持下开发出含有地图书签、自驾查询、地图标记、地图纠错和地图广告功能的三维虚拟城市系统;RIA是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的英文缩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IA架构的三维虚拟城市系统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建立三维虚拟城市模型;
(2)将三维虚拟城市模型进行瓦片切割处理并发布为REST服务;
(3)利用GIS服务器端技术开发出基于REST服务的空间数据处理业务;
(4)利用Web服务器端技术开发出能与底层数据库交互的相关业务功能;
(5)利用RIA客户端技术开发出具有丰富用户界面的富客户端应用程序,并将其发布在服务器中;
(6)用户利用Web浏览器访问系统,首次进入时需要下载安装RIA客户端插件,这个过程是自动完成的,插件由官方提供,无任何危险性;
(7)RIA客户端应用程序被下载到本地运行,用户即可快速使用包括地图书签、自驾查询、地图标记、地图纠错和地图广告功能服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RIA架构的三维虚拟城市系统实现方法,其特征是其三维虚拟城市场景的构建过程及系统矢量数据的准备如下:
(1)地图数据的外业采集:通过外业调查及其他途径获取研究区域的矢量地图数据、纹理数据、航测影像以及属性数据并组织管理;
(2)三维虚拟场景建模:该过程需要纹理数据、航测数据以及矢量地图数据,先利用Photoshop CS4对纹理数据进行处理,再借助三维建模软件进行建模;
(3)三维虚拟场景渲染与无缝拼接:将建好的模型进行分区渲染,并借助ArcMap进行坐标校正和渲染得到图片的无缝拼接,接着进行后期制作以增强虚拟场景显示效果;
(4)矢量数据准备:获取虚拟城市建筑物矢量层数据,并生成包括兴趣点和路网的导航数据,为系统进行路径分析和查询服务提供数据支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IA架构的三维虚拟城市系统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计算机缓存技术创建三维瓦片数据集的方法是:主要在GIS服务器端的支持下,通过RIA客户端Cache技术,将所建立好的三维虚拟城市模型利用分层分块思想进行封装,在形式上表现为按地图比例尺大小划分的栅格集,当用户访问时,服务器端会根据用户的视点场景范围,有选择的将该可视区域的栅格图片传输到RIA客户端的Cache中进行存储,以便下次用户再访问此处场景时进行本地无延迟浏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IA架构的三维虚拟城市系统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方法建立所述GIS服务器端的平台:利用ArcEngine For Java开发空间分析功能模块,用ArcGIS Server作为GIS服务器端发布地图服务及地图处理服务,用Java开发Web服务器端,用Flex开发RIA客户端应用程序,用BlazeDS做数据通讯组件,然后在MyEclipse开发环境中进行系统集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RIA架构的三维虚拟城市系统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GIS服务器端包含瓦片数据集层、矢量数据层、空间分析层、REST服务层,其中:
所述瓦片数据集层,使用实时按区域推送机制,为RIA客户端Cache提供瓦片地图数据;
所述矢量数据层,为空间分析及空间查询提供基础数据,该数据由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两部分组成;
所述空间分析层,利用GIS独有的空间分析能力为用户提供相关功能服务;
所述REST服务层,利用REST模式的Web服务将数据及业务对外发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016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ROGERS板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超柔暖复合丝微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