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充气卫星的体装式平面天线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20773.X | 申请日: | 2011-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0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苗常青;刘宇艳;刘畅;田爽;柴宇新;林国昌;谭惠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9/10 | 分类号: | H01Q19/10;H01Q1/12;H01Q1/38;H01Q1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充气 卫星 体装式 平面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充气卫星的体装式平面天线,属于卫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卫星的天线均是以体外附件的形式安装到卫星上的。然而随着卫星功能的不断提升,对于天线口径的尺寸要求越来越大,天线的这种安装方式导致了一方面卫星发射的技术对于口径尺寸的增加是一个很大的限制;另一方面,天线作为体外附件,尺寸提高之后随之带来了结构挠性增加的问题也变得更加严重。由于结构振动基频较低,使得星载天线的形面精度难于保证,从而导致整个卫星收发信号的精度和强度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天线作为卫星体外附件的安装方式而导致天线口径增大困难的问题以及使结构振动基频降低引起的整个卫星收发信号的精度和强度大大降低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用于充气卫星的体装式平面天线。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反射面、天线模块、支撑环和支撑管,支撑环的环内固定有反射面,天线模块固定在反射面的下侧,反射面的上侧固定有支撑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解决了天线作为卫星体外附件的安装方式而导致天线口径增大困难的问题以及使结构振动基频降低引起的整个卫星收发信号的精度和强度大大降低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体装式天线相比于以往天线作为卫星体外附件的安装方式,对增大天线的有效口径十分有利,而且有利于提高卫星总体的结构刚度和振动基频,大大改善了卫星的整体动力学特性以及提高了卫星收发信号的精度和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充气卫星的体装式平面天线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充气卫星的体装式平面天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反射面1的形状为矩形);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充气卫星的体装式平面天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反射面1的形状为多边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用于充气卫星的体装式平面天线(见图1~图3),包括:反射面1、天线模块2、支撑环3和支撑管4,支撑环3的环内固定有反射面1,天线模块2固定在反射面1的下侧,反射面1的上侧固定有支撑管4。
本发明的反射面1是由充气薄膜结构构成,所述反射面1的形状可以为矩形或多边形或圆环形。反射面1的边缘与围绕其周边的可充气展开的支撑环3相连。支撑环3与充气卫星的壳体7的内部想连通,并通过可充气展开的支撑管4与充气卫星中心的卫星核5相连接。卫星核5与充气卫星的壳体7之间还连接有壳体支撑管6,由可充气展开的支撑环3和可充气展开的支撑管4组成了支撑体。反射面1朝向卫星外部的一面上粘贴天线模块2,所述的天线模块2由微带天线贴片粘贴在微带天线薄膜介质基片上构成。
天线模块中的微带天线贴片的设计采用数字波形成技术控制波束和辐射方向,以使天线满足频率带宽、覆盖角度等性能指标。反射面与充气卫星的壳体均采用可刚化柔性复合材料构成,可折叠、展开、结构刚化。在未充气展开状态下,平面天线随着充气卫星进行折叠,当充气卫星充气后,反射面随着充气卫星进行展开,支撑体的展开进一步带动了天线展开,结构固化之后形成达到所需的形面精度要求的平面天线。
本发明的天线口径大、动力学性能好、卫星总体集成度高、探测性能好、折叠效率高、发射体积小、整体质量轻。天线口径大能够获得更大的增益、更远的探测距离及更好的目标分辨力。体装式天线有利于提高卫星总体的动力学特性,便于卫星的空间运行期间的姿态调整、变轨等操作。体装式天线的振动基频提高,从而大大降低了结构由于振动而导致损坏的可能性,保证了星载天线的形面精度,整个卫星收发信号的精度和强度大大提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具体实施方式都是基于本发明整体构思下的不同实现方式,而且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07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