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注射针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20913.3 | 申请日: | 2011-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8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根;张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亚根 |
主分类号: | A61M5/50 | 分类号: | A61M5/50;A61M5/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注射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用注射针,特别是一种能够不受注射器安全保护方式制约的,能独立存在的具有主动自毁功能的一种安全注射针。
技术背景
本发明所述的注射针主要是指用于医疗目的,与注射器配合使用的一种安全注射针。注射器是可将药液抽取到其内腔的容器及推压输送工具,而注射(穿刺)针,则是将药液输送到治疗部位的液体通道和穿刺工具。二者配合共同实现注射功能。它们在人类临床诊疗疾病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治疗用器具。但是,随着自然界疾病的发展与病毒、细菌的变异,随血液或体液接触而发生的交叉感染与疾病传播日趋严重(如:吸毒人员对注射器具的共同或重复使用,导致疾病的迅速传播,还有就是在日常的医疗行为中,注射针对医护人员的针刺伤引发的医源性感染也非常严重,甚至引发AIDS、乙肝、丙肝等疾病传播的发生)。对注射器具的严格要求已上升为各国的法规要求。而世界卫生组织(WHO)也严格规范了安全注射三要素:1、对使用者无害、2、对病人无害、3、对环境无害。但目前临床使用的普通注射器,只能完成将药物注射到人体内的目的,存在着以下不安全的因素:注射器不能实现毁形,存在重复使用的可能;注射针在使用后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存在刺伤医护人员或废物处理人员的风险;为此,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公开了大量的安全注射器方面的技术方案。但是,在中国专利局公开的200余份安全注射器专利中,大多数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注射器的安全保护上,也有少数专利提出了利用注射器来保护注射针的方案。而真正将注射器具的安全保护分为注射器保护与注射针保护的方案,除本人的CN200710035563.4和CN 201010122080.X技术方案外,目前几乎没有。所以,现今已经公开的技术方案在对注射针的安全保护方面,存在着以下不足:
1、大多的技术方案都是利用注射器的药筒来保护注射针。部分技术方案是主动式的——利用弹簧回位力将注射针弹进注射器的保护筒内。另一部分技术方案是被动式的——利用人工方法将注射针抽拉回注射器的药筒内。
2、所有的技术方案都是将注射器与注射针联合进行保护的,均没有考虑过将注射针作为一个独立的商品而进行保护。
3、绝大多数方案结构复杂,加工不一,造成不同的安全注射器部件不能相互交换替代,增加了企业制造成本,模具制造困难。
4、在本人的CN 201010122080.X技术方案中,采用了针器分离并分别保护的技术方案,在不需要锁定连接的环境中将有出色表现,但是,当针器连接中需要有锁定功能时,这种技术方案就不能够完全适应了。
由于不同的技术方案众多,使生产企业存在研究重复,相互竞争和提防,产品标准难以统一,检测结果难以比对,给国家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监督、管理造成困难,市场风险难以控制,再加上多数安全注射器产品在结构上存在不足,使产品使用习惯与临床注射操作规程不一致,使操作程序增加,使用烦琐,医护人员不能接受,产品不受欢迎等。以上诸多因素,都造成上述安全注射器产品在市场上难以推广和推广缓慢的局面。使我国一次性医疗注射器具的安全自毁产品的技术应用受到干扰。国家和企业难以将现有的资源充分有效的使用到安全可靠、价廉物美、制造容易、符合临床医护注射操作常规和使用习惯的一次性安全注射器具上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不受注射器安全保护方式制约的,能独立存在的既有锁定功能,又有主动自毁功能的一种安全注射针。
本发明由保护帽、针座、弹簧和针管组成。其特征在于:
针座为上端面有中心孔的上、下两段的圆柱形状。其中:上段中心孔的直径稍大于针管的直径,上段的上半部的外径小于下半部的外径并呈向上渐缩的锥形,上半部与下半部的斜交接面呈一边高一边低的斜面,上半部的最大外径与弹簧的内径相当,针座上端面位于上半部与下半部的斜交接面长轴的两侧有向下的斜面;下段的内侧为满足国际标准ISO 594-1:1986的6∶100锥度,外侧有多条竖向凸出,在底面上有一环筋,其外径小于6.73mm,且与多条竖向凸出的最大外接圆直径一致。
弹簧为一受压弹簧,长度与针管的长度一致,其内径与针座上段的上半部分的最大外径相当,其外径与保护帽内腔中最上一段的内径相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亚根,未经张亚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09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阔叶木材防裂、变形的处理技术
- 下一篇:可调谐过渡件尾部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