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治疗磨牙的生物反馈仪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21772.7 | 申请日: | 2011-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8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顾卫平;魏小龙;钱志余;殷新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小龙;顾卫平;钱志余 |
主分类号: | A61F5/00 | 分类号: | A61F5/00;A61M2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夏平 |
地址: | 2100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治疗 磨牙 生物 反馈 仪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反馈仪器,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磨牙的生物反馈仪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磨牙症(bruxism)是指非生理功能的牙齿磨动或紧咬,是咀嚼系统的一种异常功能运动。磨牙症是对人类口颌系统和身心健康有严重影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调查,其发病率高达15%。关于磨牙症的病因尚不明了,多数学者认为精神因素与咬合因素是两个主要原因。治疗方面迄今也无特效的方法,咬合板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咬合板治疗疗程长,治愈率较低,尚没有便捷式生物反馈仪在治疗磨牙症方面的成功应用。
目前在国内治疗磨牙症主要是采用咬合板治疗,疗程长,治愈率低,尚没有生物反馈仪。国际上有生物反馈法治疗磨牙症的报道,所采用的反馈仪一般基于肌电活动设计,肌电式反馈仪操作繁杂,患者使用不便,且肌电会受到体位,吞咽等动作影响,从而干扰记录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
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的用于治疗磨牙的生物反馈仪器,基于咬合和神经两大因素设计,对磨牙动作产生的压力直接监测,采集信号,并通过振动方式引起患者轻度觉醒。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用于治疗磨牙的生物反馈仪器,包括上颌咬合板、感应发送装置和接收控制器,所述感应发送装置内置在上颌咬合板内,感应发送装置和接收控制器相连,感应发送装置内设置有依次连接的传感器、放大器、16位ADC、第一单片机和无线数传;所述接收控制器内设置有第二单片机、振动装置和用于接收感应发送装置发来的数据的无线接收模块,第二单片机分别与无线接收模块、振动装置相连,接收控制器的表面设有分别与第二单片机相连的液晶显示器、操作键盘。
所述感应发送装置内设有内置电源供电。
所述接收控制器内设有内置电源供电。
所述感应发送装置和接收控制器无线相连。
所述第二单片机与内置在接收控制器内的存储模块相连。
所述第二单片机与内置在接收控制器内的时间控制模块相连。
所述第二单片机与USB接口相连。
所述上颌咬合板上第一前磨牙处设有固位用卡环。
本发明的目的具体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磨牙的生物反馈仪器,包括上颌咬合板、感应发送装置和接收控制器。感应发送装置内置在上颌咬合板内。感应发送装置和接收控制器相连,其连接方式优选采用无线连接。
上颌咬合板的材料为医用树脂,上颌咬合板上第一前磨牙处设有固位用卡环。感应发送装置内置在上颌咬合板内,感应发送装置和接收控制器相连。感应发送装置内设置有依次连接的传感器、放大器、16位ADC、第一单片机和无线数传。感应发送装置内设有内置电源供电,优选采用内置锂电池。
接收控制器内设置有第二单片机、振动装置和用于接收感应发送装置发来的数据的无线接收模块,第二单片机分别与无线接收模块、振动装置相连,接收控制器的表面设有分别与第二单片机相连的液晶显示器、操作键盘。接收控制器内设有内置电源供电,优选采用内置锂电池。振动装置可选用现有技术的手机振动器。
为加强存储功能和时间控制功能,可在接收控制器内加设内置的存储模块和时间控制模块,存储模块和时间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二单片机相连。
为便于将接收控制器内的数据传送至电脑,以便分析、记录病情,可加设USB接口,USB接口与第二单片机相连。
接收控制器可以是体积近似于手机大小的盒体,也可以选用头带、腕带等形式。当接收控制器采用体积近似于手机大小的盒体的形式时,在使用时将其放置在枕头下方、头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基于咬合和神经两大因素设计,对磨牙动作产生的压力直接监测、采集信号,从而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使得反馈数据准确,进而提高了治疗精度,且无副作用。
2、真正的便携式,小巧,患者完全可以在家使用。本发明的用于治疗磨牙的生物反馈仪器的感应发送装置内嵌在上颌咬合板内部,接收控制装置体积近似于手机或头带、腕带,适于携带、家用。
3、通过振动方式引起患者轻度觉醒,对同寝者无影响,对患者无任何创伤。
4、对磨牙症治疗监测均能提供客观科学的数据。本发明的用于治疗磨牙的生物反馈仪器对患者的咬合力度、时长等数据均可记录、存储、并通过USB接口导入电脑进行分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感应发送装置部分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接收控制器部分的原理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小龙;顾卫平;钱志余,未经魏小龙;顾卫平;钱志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17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