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射频救助系统及其救助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22289.0 | 申请日: | 201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8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俊;魏逸之;黄旭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丹电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75 | 分类号: | G01S13/75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秦士魁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频 救助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救助系统,尤其更有关于通过射频来找寻受困的难民的所在位置的救助系统及救助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当灾难(例如地震或山难)发生时,受难民众的行动会遭受到限制,只能被动的等待救援。因此,在移动电话普及的现今,受难民众通常都会以具备通信功能(例如电话或短信)的电子设备来主动请求外界救援。
然而,灾难发生时,常常会使得电信通讯的基地台遭受损坏,导致信号不良或信号中断。或者,也可能造成电话线路的断裂,使得灾民无法顺利拨打电话。如此一来,不但平安的民众无法借由电话来向家人报平安,受难民众也无法通过电话来请求救援,通信网络形同瘫痪。
再者,通过电信业内人士的服务,目前也可通过网络对通信设备(例如移动电话)的所在位置进行定位。借以,救难人员可以锁定一特定灾区,并对该特定灾区中的通信设备进行定位,以找出可能的受难民众的所在位置。然而,当灾情较为严重时,将可能会造成网络设备的损坏,影响网络信号的传递。如此,救难人员不但无法对通信设备进行定位,受难民众也无法使用计算机或移动电话等电子装置,通过网络主动求援,因特网形同虚设。
因此,如何通过新颖的系统及方法,在灾难发生时帮助搜寻无法主动求援的受难民众的所在位置,即为救难人员极需克服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射频救助系统及其救助方法,有助于救难人员在灾难现场,借由射频信号的信号强度的分析,判断难民与救难人员之间的距离,借以找寻无法主动求援的难民的所在位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射频救助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射频读取器;
至少一个射频标签,该射频标签在被启动后持续发出一回复信号;及
至少一个智能型电子装置,其内部安装有一应用程序;
其中,当该射频读取器接收该射频标签发出的该回复信号时,将该回复信号传送至该智能型电子装置,并通过该应用程序来分析该回复信号的信号强度,借以判断该射频读取器与该射频标签之间的距离。
如上所述,其中该射频读取器与该智能型电子装置通过蓝牙传输接口传输该回复信号。
如上所述,其中该射频读取器具有一实体连接接口,该射频读取器通过该实体连接接口与该智能型电子装置电性连接,以传输该回复信号。
如上所述,其中该应用程序通过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技术判断该回复信号的信号强度。
如上所述,其中该回复信号中包括该射频标签的标签编号,该智能型电子装置上的该应用程序中预先加载有对应至该标签编号的一标签叙述,该智能型电子装置接收该回复信号后,于该应用程序中取得对应至该标签编号的该标签叙述。
如上所述,其中该射频标签包括:
一信号传送单元;
一内存,记录该回复信号的内容;
一微控制单元,电性连接该内存及该信号传送单元,于该射频标签被启动后,通过该信号传送单元对外发出该回复信号;及
一电池单元,电性连接该微控制单元及该内存。
如上所述,其中该射频标签更包括一按键单元,电性连接该微控制单元,该射频标签于该按键单元被触发后启动,并于启动后对外发出该回复信号。
如上所述,其中该射频标签更包括一感测单元,电性连接该微控制单元,该感测单元用以感测一外部测试器发出的一电子信号,该射频标签于该感测单元感测到该电子信号启动,并于启动后对外发出该回复信号。
如上所述,其中该感测单元为一光感测单元或一音频感测单元,该电子信号为一光波信号或一音频信号。
如上所述,其中该射频标签更包括一重力传感器,电性连接该微控制单元,该重力传感器用以感测该射频标签上产生的加速度值变化,该射频标签于感测到一定程度的加速度值变化后启动,并于启动后对外发出该回复信号。
如上所述,其中该射频卷标更包括一显示单元,电性连接该微控制单元。
为了更加明确的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射频救助方法,运用于至少一个射频标签、至少一个射频读取器及至少一个智能型电子装置之间,其中该智能型电子装置中安装有一应用程序,该射频救助方法包括:
a)该射频标签被启动后持续发出一回复信号;
b)该射频读取器接收该射频标签发出的该回复信号,并将该回复信号传送至该智能型电子装置;
c)该智能型电子装置通过该应用程序进行分析判断;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丹电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阿丹电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22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