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负压吸引原理的留置导管栓塞清除装置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122672.6 申请日: 2011-05-07
公开(公告)号: CN102319706A 公开(公告)日: 2012-01-18
发明(设计)人: 李林风;陈志强;王铮 申请(专利权)人: 李林风
主分类号: B08B9/035 分类号: B08B9/035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25000 广东省茂***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基于 吸引 原理 留置 导管 栓塞 清除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负压吸引原理的留置导管栓塞清除装置。

背景技术

静脉留置针作为静脉输液针的替代产品自1958年首次应用于临床以来,30年前在欧美国家普遍使用,因其显著的便利性,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也逐步推广使用,其主要由穿刺钢针及留置导管组成,因留置导管留置于人体静脉血管内输注而得名。随着留置针的大量使用,留置导管所隐藏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浮出水面,这些问题是留置导管的凝血以及堵塞的问题。在我国留置针应用至今超过20年,而据韩伟等人在《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年第4卷第2期发表的论文《可来福接头与肝素帽在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分析比较研究》一文的实验数据就指出,应用已经肝素帽封管处理的留置针产生的堵管病例竟仍然高达40%,可见留置管堵塞问题是严重的和大面积的。有关这些问题的探讨,自从留置针开始使用以来,就从停止过,为此,护理行业的诸多从业人员一直研究和探讨如何避免因为凝血而导致导管堵塞的问题,从护理角度上,先后提出和应用了导管冲洗、肝素钠溶液封管等诸多处理办法,效果并不理想,而医疗器械厂商也相继开发出肝素帽、终端灭菌的封管液等产品配合处理,近年来,无针正压接头号称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以美国ICU医疗公司生产的可来福接头,尤其CLC2000型正压接头,号称是全世界最先进的输液产品,可以作为近年来留置导管堵塞处理的一个代表,然而,即使如此,以美国ICU医疗公司的可来福接头为代表的产品,包括著名的德国贝朗公司(BRAUN)或者美国BD公司的正压接头留置针,也不是真正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充其量是处理了堵塞问题,上述韩伟等人的同篇文章的实验数据也指出,应用可来福正压接头的回血数是6%,而是用肝素帽封管的回血数竟达88%!

无疑,上述种种处理堵塞的方案是有效的,它大幅度降低了堵管所带来的护理麻烦,但是作为医疗行业领域的技术人员,是不应回避回血数的比例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清楚,同血会直接导致凝血!

凝血和堵塞是相关和相近的,只是程度的不同,凝血是量变,堵塞则是质变,凝血的最终结果是导致留置导管栓塞,但是在实际临床中,并非在输液状态下表现为不堵塞,就代表着留置导管内不存在凝血栓,上述8%或88%的回血数,至少能揭示在临床表现为不堵塞状态下所隐藏的风险。总所周知,凝血栓并不表现为致密的硬块,而多数较柔软的血块,我们也知道,静脉输液通常的绝对高度在100cm左右,换言之,输液时加注于留置导管内的压差约达10kPa,这些凝血栓,在如此大的压力挤推下,不产生堵塞并不奇怪,因为10kPa的压力足以把它们推回到血管内。血栓可导致的人体安全风险不必赘述,而明显的风险在于,这些凝血栓一般均已超过10小时,它们不能在血管内碎解。

这些凝血栓隐藏在留置导管末端,隐藏在我们并不透明的血管内,肉眼无法直接观察而相对隐蔽,但它所带来的风险,其危害也许正超过留置针所带来的便利,然而目前并无一种真正安全的器具去彻底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简便彻底地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涉及的风险,并且效果确切的、基于负压吸引原理的留置导管栓塞清除装置。

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负压吸引原理的留置导管栓塞清除装置,由中空的接入端1和负压件2构成,所述负压件2是预制负压的组件或可产生负压的组件。其中,所述接入端1是一种可以紧密接通留置导管的中空接头,它是6∶100的外圆锥接头或6∶100内圆锥接头;所述负压件2由套筒21和套芯22构成,所述套筒21是一个中空管,一端设有小孔,并与接入端1连接或经由一软管连接接入端1,另一端开口;所述套芯22一端伸入套筒21内腔,且套芯22是一个外端密闭,伸入端开口的中空管,该伸入端开口以胶塞221密封,其中空的内腔形成一预制负压的负压腔222;所述套筒21内腔在开有小孔的一端,安装有一支两端开口的中空穿刺针管3,其连通接入端1。

上述装置,其接入端1设计为6∶100的外圆锥接头或内圆锥接头,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林林种种的留置针的接头设计,但一般以外圆锥接头居多,圆锥接头是导管类医疗器械非穿刺或非粘接连接的国际通用原则,本技术方案遵循此原则,且以6∶100的锥度设计,是因为6∶100的锥度设计是非穿刺或非粘接连接中最牢固的设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林风,未经李林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26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