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铅封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22750.2 | 申请日: | 201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4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韩安孟;杨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思达仪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3/03 | 分类号: | G09F3/0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4427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铅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启封装置,具体说是一种铅封。
背景技术
铅封作为一种防止封装物品被未授权打开的用具,其功能类似于锁扣,一经正确锁上,除非暴力破坏则无法打开,破坏后的铅封无法复原或重新使用,从而可证明封装物品曾被未授权打开,起到防拆防盗防启封之作用,铅封在邮政业务、物流运输、计量仪表等各种封装场合下得到广泛应用。
现有的铅封大多是将铅封线经铅封线孔穿过铅封,依靠铅封施封钳或印钳打印标识时将铅封压紧夹住铅封线,使铅封与铅封线合为一体,由于铅封孔为直通状,故铅封线在铅封中成直线,而铅封为软性金属材料制作,在实际防护中,人工可用小丝锥等工具扩孔后,抽出铅封线,开启封铅,过后再将铅封线穿入铅封即可使之复原,故存在着可钻撬,容易使其铅封与封线松动而抽出分离,还原容易的缺陷。
还有一种铅封,包括铅封体,所述铅封体包括卡座和与卡座相扣合的卡盖,铅封体上设有铅封线孔,卡座和卡盖上设置有扣合机构。铅封时,先将铅封线穿入铅封孔,再将卡座与卡盖调整对好扣合位置,最后通过压合扣合或旋转扣合达到扣合目的,无需使用施封钳即可将铅封与铅封线合为一体。但上述铅封的卡座与卡盖是分开的,使用时要先调整好卡座与卡盖的配合位置,再压合扣合或旋转扣合,使用起来十分麻烦,而且卡座和卡盖很容易因存放混乱等导致两者不能匹配或其中的一个丢失,而使铅封整体失去使用价值,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卡座和卡盖一体化设计的铅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铅封,包括铅封体和铅封线,所述铅封体包括卡座和与卡座相扣合的卡盖,铅封体上设有铅封线孔;所述卡座和卡盖在扣合面上部分连接,卡座和卡盖可围绕连接处翻转扣合。
为进一步优化本发明,所述卡座内设置有凸台A,凸台A的一侧设置有卡钩或卡腔,所述卡盖内对应凸台A设置有凸台B,凸台B上设置有与凸台A的卡钩或卡腔相卡合的卡腔或卡钩,所述卡钩与卡腔的配合结构为单向卡扣结构。
其中,所述卡钩配合卡扣的一侧设置有方便卡钩与卡扣卡合的斜推面。
为进一步优化本发明,所述卡座内表面上还设置有用于铅封线嵌入卡座的铅封线槽,铅封线槽的槽内沿槽向间隔凸出设置有压线筋A。
其中,所述铅封线槽的形状为“V”形、“U”形、梯形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形状。
为进一步优化本发明,所述卡盖内对应铅封线槽的槽向间隔凸出设置有压线筋B,压线筋B与压线筋A的相对位置在铅封体扣合时彼此错开。
为进一步优化本发明,所述铅封线孔设置在对应于铅封线槽的槽头或槽尾位置的铅封体上。
其中,所述铅封线孔设置在卡座上。
其中,所述铅封线孔设置在卡盖上。
其中,所述铅封线孔为卡座与卡盖在扣合面上相对设置的开口所围成的孔。
为进一步优化本发明,所述卡座或卡盖在扣合面上还设置有缺口。
其中,所述缺口形状为“V”形。
为进一步优化本发明,所述铅封体的材质为塑料。
本发明铅封的有益效果是:
1、卡座和卡盖一体化设计,杜绝了卡座和卡盖因存放混乱等导致两者不能匹配或其中的一个丢失,而使铅封整体失去使用价值的现象,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
2、铅封线槽的形状设计,使铅封线在铅封中成曲线布置,一旦铅封好,就难以将铅封线从铅封中抽出,即使抽出也不能还原,克服了铅封可钻撬,容易使铅封线与铅封松动而抽出分离,还原容易的缺陷。
3、压线筋的设计,使铅封后的铅封线与铅封结合的更为紧密,更不容易从铅封中抽出。
4、卡座与卡盖之间通过卡扣机构进行卡合,无需使用施封钳即可将铅封与铅封线合为一体,且铅封后卡死,除非暴力破坏则无法打开,有效地起到防拆防盗防启封之作用。卡钩配合卡扣的一侧设置的斜推面使卡合动作更为顺畅,使用更方便快捷。
5、扣合面上的缺口的设计,当从铅封的扣合面拆卸此铅封时,此扣合面侧壁将会沿防拆缺口裂掉,使铅封无法复原,进一步起到了防拆防盗防启封之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铅封实施例的铅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铅封实施例的装配效果图。
标号说明:
1、卡座 2、卡盖 3、铅封线孔 4、铅封线槽
5、压线筋A 6、压线筋B 7、凸台A 8、卡腔
9、卡钩 10、槽头 11、槽尾 12、扣合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思达仪表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思达仪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27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