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恒功率调节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23059.6 | 申请日: | 201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9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龚国芳;刘怀印;施虎;杨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B49/00 | 分类号: | F04B4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周烽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率 调节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恒功率调节模式中的变量泵液压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变量泵恒功率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为了充分利用原动机功率,使原动机在高效率区域运转,使用功率调节泵是最简单的手段。现今的功率调节泵,由于控制系统结构的改进,使之很容易复合进压力、流量等功能,所以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已超出传统工程车辆的范围。
在当今能源紧缺和运行成本低的要求下,多数液压机械都采用恒功率控制,因为恒功率泵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制造工艺简单、节能的特点。恒功率控制是变量泵靠其变量机构根据负载的变化情况调整其输出流量,使泵的输出功率接近于负载所需要的功率,它的压力和流量之间满足双曲线函数关系。恒功率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使原动机能工作在最佳工况下,从而减少原动机能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传统的功率调节部分机械结构复杂、稳定性好、灵敏度高、调节功率部分置于阀外,调节特性也足以满足工业上的需要。但是,从它们的恒功率调节变量泵特性图可以分析出,这种恒功率控制是用3段直线来近似的逼近理想恒功率调节特性曲线,控制性能没有达到最优,特别是在高压下基本没有调节作用。动态特性中的响应速度的增加和灵敏度的提高都要通过改变3段弹簧的不同刚度来实现,由于机构和技术上的限制,不可能将响应速度和灵敏度进一步提高,故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传统恒功率控制装置机构复杂、加工工艺困难、控制压力需要变压、系统响应滞后等问题,提出的一种恒功率调节机构。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恒功率调节机构,它包括:调节手柄、锁母、螺套、调节杆、密封圈、第一弹簧、锥阀芯、第一阀体、阀座、第二弹簧、阀芯、第二阀体、第三弹簧、楔形斜块、阀盖和第四弹簧、出油口、进油口和阻尼孔;所述螺套与第一阀体螺纹连接,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通过螺钉连接,第二阀体和阀盖通过螺钉连接。调节手柄、调节杆、第一弹簧、锥阀芯和阀座依次相接触,阀座通过螺纹旋进第一阀体的腔体内,锥阀芯的顶端顶进阀座的中孔,锥阀芯的底端与第一弹簧相接触,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调节杆一端相接触,调节手柄通过螺纹旋入螺套,顶住调节杆另一端,调节手柄通过锁母锁紧。阀芯一端为圆形,与第二弹簧接触,另一端为楔形结构,与第四弹簧接触。两块楔形斜块在上下两端与阀芯的楔形结构相配合,第三弹簧使楔形斜块与阀芯的楔形结构紧密接触。第二弹簧和第四弹簧分别作用在阀芯的两端。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的新结构利用恒力来代替恒功率,不同于传统的恒扭矩来代替恒功率,故结构简单,加工工艺容易。
(2)通过恒功率装置左端的可调节螺母可以连续可调阀芯左端的控制压力,故其灵敏度可以变化,变化范围广。
(3)通过将阀芯设置成左端面积大于右端面积数倍的机构,可以稳定使得控制压力处于较低值,可控性好,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恒功率调节机构外形图。
图2是本发明恒功率调节机构A-A方向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恒功率调节机构B-B方向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恒功率调节机构工作原理图。
图中:调节手柄1、锁母2、螺套3、调节杆4、密封圈5、第一弹簧6、锥阀芯7、第一阀体8、阀座9、第二弹簧10、阀芯11、第二阀体12、第三弹簧13、楔形斜块14、阀盖15、第四弹簧16、出油口17、进油口18、阻尼孔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和效果将变得更加明显。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恒功率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手柄1、锁母2、螺套3、调节杆4、密封圈5、第一弹簧6、锥阀芯7、第一阀体8、阀座9、第二弹簧10、阀芯11、第二阀体12、第三弹簧13、楔形斜块14、阀盖15和第四弹簧16、出油口17、进油口18、阻尼孔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30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