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镀膜型近晶相液晶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23507.2 | 申请日: | 201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8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孙刚;万丽芳;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汉朗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B1/11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张卫华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镀膜 型近晶相 液晶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近晶相液晶显示器,尤指一种可提高显示对比度的光学镀膜型近晶相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是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平板显示器件之一,传统的液晶显示器都是被动显示,即透射型显示,只有在外加背光源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显示,但是背光源的功耗是液晶本身功耗的几百倍以上,十分耗能。随着液晶技术的发展,各种液晶材料层出不穷,其中不需要背光源的反射型液晶凭借其低功耗特性具有绝对优势。中国发明专利“近晶态液晶显示屏显示用驱动电路”(专利号为ZL 200710304409.2)中的近晶态液晶显示屏(即近晶相液晶显示屏)正是一种采用了反射型液晶——近晶态液晶(又称为近晶相液晶)制成的无需背光源的反射型显示装置。近晶态液晶显示屏以其特有的薄膜表面特性和反射型显示原理,实现了一种无需背光、结构简单、视角广泛、画面平稳、真正安全环保、省电的显示装置,并且其具有长期记忆功能和使用者不易疲劳等优点,在显示器的行列中处于领先地位。
但是,已有的近晶态液晶显示屏也存在如下一些缺点:第一,入射光可在两个基板间直接反射出,光线在基板间的反射次数少,易造成显示屏的亮度对比度缺陷(例如,雾状避光状态下的液晶分子无法收集到更多光线来进行散射),液晶显示屏的亮度较低,雾状避光状态与全透明状态间的对比度较低,显示屏的清晰度较差,无法广泛应用于日常的阅读和观看中。第二,已有的近晶态液晶显示屏的背板一般为一层带黑色背景的独立背板,存在漏光、眩光等问题,给两个基板间的光线反射带来不良影响,造成显示屏的视觉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镀膜型近晶相液晶显示器,该显示器因增设的光学镀膜模块而增强了显示对比度,且其能耗低、环保,是理想的电子纸类和户外广告显示类产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学镀膜型近晶相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液晶显示模块,该液晶显示模块的一侧设有背板,在该液晶显示模块与该背板之间设有增强显示对比度的光学镀膜模块,其中:该液晶显示模块包括第一基体层和第二基体层,该第一基体层与该第二基体层之间设有混合层,该第一基体层朝向该混合层的一侧设有第一导电电极层,该第二基体层朝向该混合层的一侧设有第二导电电极层,该第一导电电极层和第二导电电极层与驱动控制电路连接,该第一导电电极层、第二导电电极层分别由M、N个电极组成,该M个电极与N个电极之间形成用于显示图像的像素点阵列。
本发明的优点是:
与不设置光学镀膜模块的本发明相比,本发明因设置有光学镀膜模块,其显示对比度可提高20%左右,并且,当光学镀膜模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光学镀膜层构成时,显示对比度随着光学镀膜层的层数增加而有所增加。本发明无需背光源,在灯光、日光下即可观看,无需偏光片,属于反射型屏幕,显示对比度高,视角宽,无辐射,图像显示效果好,省电,环保,可作为电子纸类和户外广告显示类产品。另外,本发明可通过设置背板颜色或添加二色性染料的方式来实现彩色图像的显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光学镀膜型近晶相液晶显示器的组成示意图;
图2是排列成横竖点阵列状的第一和第二导电电极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光学镀膜型近晶相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模块100,该液晶显示模块100的一侧设有背板200,在该液晶显示模块100与该背板200之间设有增强显示对比度的光学镀膜模块300,其中:该液晶显示模块100包括第一基体层111和第二基体层112,该第一基体层111与该第二基体层112之间设有混合层113,该第一基体层111朝向该混合层113的一侧设有第一导电电极层114,该第二基体层112朝向该混合层113的一侧设有第二导电电极层115,该第一导电电极层114和第二导电电极层115的控制端与驱动控制电路(图中未示出)的相应控制端子连接,该第一导电电极层114、第二导电电极层115分别由M、N个电极(M、N为正整数,可相同或不同)组成,该M个电极与N个电极之间形成用于显示图像(静态)的像素点阵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汉朗光电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汉朗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35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