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共振成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23514.2 | 申请日: | 201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4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坂仓良知;杉浦聪;吉田智幸;梁岛隆;岩佐政晃;加藤裕;喜多村浩司;野上和人;田中秀和;佐藤诚;久原重英;川上毅人;安原康毅;杉本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5/055 | 分类号: | A61B5/055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王永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共振 成像 装置 | ||
1.一种磁共振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静磁场线圈,形成静磁场;
倾斜磁场线圈,将倾斜磁场与上述静磁场重叠;
高频发送线圈,向配置在上述静磁场中的被检体发送磁共振频率的高频电磁波;
高频接收线圈,接收从上述被检体发送的磁共振信号;
图像生成部,根据上述磁共振信号生成上述被检体的磁共振图像;
加温线圈,向上述被检体照射与上述磁共振频率不同的频率的高频电磁波进行加温;
测定部,根据上述磁共振信号,测定因由上述加温线圈照射的高频电磁波而发生变化了的上述被检体的温度;以及
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使得同时进行基于上述高频发送线圈的高频电磁波的发送和基于上述加温线圈的高频电磁波的照射,并在基于上述加温线圈的加温中进行基于上述测定部的温度测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输入部,根据上述磁共振图像输入治疗区域;以及
频率设定部,根据上述磁共振图像以及上述治疗区域,设定由上述加温线圈照射的高频电磁波的频率,以使由上述加温线圈照射的高频电磁波在上述被检体内形成驻波,
上述加温线圈根据上述频率设定部设定的频率照射上述高频电磁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显示部,显示文字、图形;
输入部,根据上述磁共振图像输入治疗区域;
垫片,被安装在上述被检体上;以及
频率设定部,根据上述磁共振图像以及上述治疗区域,设定由上述加温线圈照射的高频电磁波的频率以及上述垫片的厚度,以使由上述加温线圈照射的高频电磁波在上述被检体以及上述垫片的内部形成以上述治疗区域为腹的驻波,
上述显示部显示上述频率设定部设定的上述垫片的厚度,
上述加温线圈根据上述频率设定部设定的频率照射上述高频电磁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温线圈根据上述测定部测定出的温度信息停止上述高频电磁波的照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共振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温线圈根据上述测定部测定出的温度信息停止上述高频电磁波的照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共振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温线圈根据上述测定部测定出的温度信息停止上述高频电磁波的照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温线圈根据与在规定的不同时间内所收集的上述磁共振信号对应的至少2个上述磁共振图像,停止上述高频电磁波的照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共振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温线圈根据与在规定的不同时间内所收集的上述磁共振信号对应的至少2个上述磁共振图像,停止上述高频电磁波的照射。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共振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温线圈根据与在规定的不同时间内所收集的上述磁共振信号对应的至少2个上述磁共振图像,停止上述高频电磁波的照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温线圈根据与在规定的时域内所收集的上述磁共振信号对应的多个上述磁共振图像,周期性地照射上述高频电磁波。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共振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温线圈根据与在规定的时域内所收集的上述磁共振信号对应的多个上述磁共振图像,周期性地照射上述高频电磁波。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共振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温线圈根据与在规定的时域内所收集的上述磁共振信号对应的多个上述磁共振图像,周期性地照射上述高频电磁波。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1遮蔽屏蔽物,位于上述倾斜磁场线圈与上述高频发送线圈之间,遮蔽从上述高频发送线圈发送的上述高频电磁波;以及
第2遮蔽屏蔽物,位于上述第1遮蔽屏蔽物与上述高频发送线圈之间,遮蔽从上述加温线圈照射的上述高频电磁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351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节点连接结构
- 下一篇:新型磁动力水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