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装置、灯泡及其照明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23602.2 | 申请日: | 201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7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洲;陈绍尤;廖文甲;林立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9/10;F21V23/06;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赵根喜;冯志云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装置 灯泡 及其 照明 方法 | ||
1.一种发光装置,包含:
一光引擎,包含一电路板、一蓝光发光二极管及一红光发光二极管,该蓝光发光二极管及该红光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电路板;以及
至少一波长转换元件,至少罩合该蓝光发光二极管;
其中,该光引擎发出的一部分光线与该波长转换元件发生波长转换以产生一波长转换光线,该波长转换光线与该光引擎发出的一未波长转换光线混光后形成一沿着CIE-1931色度图的黑体辐射线光色的白光,该白光的色温落于2580K至3220K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蓝光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一部分光线与该波长转换元件发生波长转换以产生该波长转换光线,该波长转换光线与该蓝光发光二极管的一未波长转换光线混光之后的发光光色落于CIE-1931色度坐标(0.3162,0.5367)、(0.2620,0.3878)、(0.3822,0.3827)及(0.4308,0.4639)所围成的范围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引擎的发光光色落于CIE-1931色度坐标(0.5745,0.3370)、(0.3420,0.1796)、(0.3075,0.0839)、(0.6581,0.2518)所围成的区域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蓝光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波长为445至465纳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红光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波长为600至640纳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波长转换元件包含一透光壳体及至少一荧光粉。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荧光粉为钇铝石榴石荧光粉、硅酸盐荧光粉、铽铝石榴石荧光粉、氧化物荧光粉、氮化物荧光粉或铝氧化物荧光粉。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透光壳体使用硅胶、环氧树脂、硅胶与环氧树脂混合物或高分子材料组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装置还包含:
一散热模块,包含一壳体,该壳体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相对于该第一侧的第二侧;
一罩体,固接于该散热模块的该第一侧并覆盖该光引擎及该波长转换元件;
一驱动电路,设置于该壳体内部,并电性连接于该光引擎;及
一导电接头,设置于该散热模块的该第二侧,并电性连接于该驱动电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引擎还包含有多个蓝光发光二极管及多个红光发光二极管,且该蓝光二极管电性连接于该红光发光二极管。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红光发光二极管及所述多个蓝光发光二极管分别串联后再并联。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红光发光二极管及所述多个蓝光发光二极管混合串联后再并联。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蓝光发光二极管具有至少一蓝光发光二极管晶粒,且该蓝光发光二极管晶粒包含至少一节面,各该红光发光二极管具有至少一红光发光二极管晶粒,且该红光发光二极管晶粒包含至少一节面。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红光发光二极管设置集中于该电路板的中心位置,该蓝光发光二极管围绕于所述多个红光发光二极管。
15.一种照明方法,包含:
点亮一光引擎,使得该光引擎发出一光线,且该光线的发光光色落于CIE-1931色度坐标(0.5745,0.3370)、(0.3420,0.1796)、(0.3075,0.0839)、(0.6581,0.2518)所围成的范围中;
激发一荧光粉,该光引擎发出的一部分的光线与该荧光粉发生波长转换以产生一波长转换光线,该波长转换光线与该光引擎发出的其他未发生波长转换的一未波长转换光线混光后形成一沿着CIE-1931色度图的黑体辐射线光色的白光,该白光的色温落于2580K至3220K。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360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镗两用数控木工车床
- 下一篇: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