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治水稻种传真菌和细菌病害的戊唑醇和噻菌铜混配药剂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124476.2 申请日: 2011-05-13
公开(公告)号: CN102246771A 公开(公告)日: 2011-11-23
发明(设计)人: 李健强;高淑梅;宫学;罗来鑫;刘西莉;曹永松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A01N43/824 分类号: A01N43/824;A01N43/653;A01P3/00;A01P1/00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关畅;任凤华
地址: 100193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治水 稻种 传真 细菌 病害 醇和 噻菌铜混 配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防治植物种传细菌和真菌病害的杀菌剂,特别涉及防治水稻种传真菌和细菌病害的戊唑醇和噻菌铜混配药剂。

背景技术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总面积、总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均居我国粮食作物首位。在水稻生产过程中,水稻病害是制约水稻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白叶枯病三大病害,以及水稻恶苗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等病害的发生,成为水稻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这些病害多以种子传带跨地区远距离传播,一旦在一个地区形成危害,极难彻底根除。目前,我国主要采取化学防治,辅以抗病品种、农业防治及物理防治等方法防治水稻病害;当病害大面积发生时,即使高效的化学防治也难以挽回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国际上高度重视以预防作物病害为主,即从种子阶段实施带菌消毒和预防保健,设计经济有效的防控措施;水稻种传病原真菌和细菌所致病害是综合管理中最重要的一步。

对水稻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地防治主要的种传病害。通常情况下,种传病原菌寄藏于种表或种内,种子未经药剂消毒处理,带菌种子便会在其幼苗甚至成株期发病,在适宜的条件下也能够造成病害的再流行;同时,种子和萌发阶段的根系、秧苗会被土壤中的病原菌等侵染和危害。因此,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是必要的,可以有效地杀死种子表面和内部的寄藏的种传病原菌,同时可以种子为施药载体,预防土壤中病菌的侵染和危害;种子消毒和保健处理可以实现农艺和工艺、植保和栽培的结合;实现精准施药、减少农药使用和对地上部环境的影响,是加速农药无公害进程的有效途径;有利于苗全苗壮,保护和挽回水稻的产量,提高水稻的品质和安全性。目前,市场上防治水稻真菌病害的药剂很多,例如三唑类药剂、咪唑类药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等;相对而言,防治水稻细菌病害的药剂很少,主要是春雷霉素等抗生素以及叶枯宁、噻菌铜等含铜的药剂。

戊唑醇是三唑类杀菌剂,能够抑制甾醇脱甲基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治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以及水稻恶苗病等真菌病害。戊唑醇的化学名称是(RS)-1-对氯苯基-4,4-二甲基-3-(1H-1,2,4-三唑-1-基甲基)戊-3-醇。

噻菌铜是由噻唑和铜组成,噻唑基团可以在植物导管内杀死细菌,铜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而导致真菌或细菌的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凝固或者进入细胞与酶结合,从而杀死真菌或细菌。噻菌铜的化学名称是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铜。

水稻种子通常携带包括真菌和细菌在内的多种病害的病原菌,单一药剂处理水稻种子在生产中不能实现对种子传带的真菌、细菌的彻底消毒和保健处理,从而使一些对使用的药剂不敏感的病原菌存活下来,随着种子的调运、播种、秧苗生长而传播,造成田间病害发生和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植物种传病害病原菌的杀菌剂或防治植物种传病害的药剂。

本发明所提供的植物种传病害病原菌的杀菌剂或防治植物种传病害的药剂,其活性成分由(RS)-1-对氯苯基-4,4-二甲基-3-(1H-1,2,4-三唑-1-基甲基)戊-3-醇和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铜组成,所述(RS)-1-对氯苯基-4,4-二甲基-3-(1H-1,2,4-三唑-1-基甲基)戊-3-醇和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铜的质量比是(1-9)∶(9-1)。

所述植物种传病害具体可为水稻种传病害。

所述水稻种传病害具体可为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恶苗病和水稻稻瘟病中的至少一种。

当所述(RS)-1-对氯苯基-4,4-二甲基-3-(1H-1,2,4-三唑-1-基甲基)戊-3-醇和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铜质量比是9∶1时,所述植物种传病害具体可为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恶苗病和水稻稻瘟病。

当所述植物种传病害为水稻稻瘟病时;所述(RS)-1-对氯苯基-4,4-二甲基-3-(1H-1,2,4-三唑-1-基甲基)戊-3-醇和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铜的质量比为下述a)-g)中的任一种:

a、9∶1;

b、(3-9)∶(7-1);

c、(7-9)∶(3-1);

d、(5-9)∶(5-1);

e、(3-7)∶(7-3);

f、(5-7)∶(5-3);

g、(1-9)∶(9-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44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