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向节流阀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24478.1 | 申请日: | 201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76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薄明英;王树海;刘治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7/34 | 分类号: | F16K17/34;F16K15/02;F16K1/36;F16K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王庆龙 |
地址: | 037038***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向 节流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阀门,尤其涉及一种单向节流阀。
背景技术
电力机车的控制系统中广泛使用单向节流阀来实现一些特定的控制 功能。现有技术中的单向节流阀是由单向阀与节流阀并联组合而成,当介 质正向流过时节流阀起作用、介质反向流过时则可以自由流通。
随着电力机车控制技术的发展,电力机车的控制气路上用到的各类元 件越来越多,有限的空间内要容纳更多的气路控制元件,就要求各气路控 制元件具有更小的体积。现有技术中的这种单向节流阀,由于采用的单向 阀和节流阀并联的结构,因而体积较大,无法满足现代化电力机车对气路 控制元件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体积较小的单向节流阀,能 够安装在较小的空间且能有效发挥其单向节流的作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向节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阀体,所述阀体内 由上向下依次设置有一柱状的活塞腔、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所述第一阀腔 与所述活塞腔相连通,所述第一阀腔与所述第二阀腔之间的阀体上开设有用 于连通所述第一阀腔和所述第二阀腔的连接通孔;所述阀体的两相对侧面上 分别设置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一阀腔相连通,所述出口与所述 第二阀腔相连通;所述活塞腔内滑设有柱状的活塞体,所述活塞体沿所述活 塞腔滑动以打开或封闭所述连接通孔;所述活塞体内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第 一阀腔和所述第二阀腔的导流通道。
本发明提供的单向节流阀,通过活塞体以及设置在活塞体上的导流通道 实现了正向的节流作用和反向的导通作用,使得本发明的单向节流阀的体积 大大减小,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单向阀和节流阀并联组合而成的单向节流阀 的体积过大而无法适应小空间安装的缺陷,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满足了 新型电力机车对气路控制元件的要求,更适应了电力机车的控制气路模块化 发展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单向节流阀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活塞体的结构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活塞体的A-A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
1-阀体; 11-活塞腔; 12-第一阀腔;
13-第二阀腔; 10-连接通孔; 14-进口;
15-出口; 2-活塞体; 20-导流通道;
21-导流槽; 22-导流孔; 23-空腔;
24-溢流槽; 201-活塞基体; 202-活塞堵头;
3-耐磨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图1是本发明单向节流阀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 供的单向节流阀包括:一阀体1,阀体1内由上向下依次设置有一柱状的活 塞腔11、第一阀腔12和第二阀腔13,第一阀腔12与活塞腔11相连通,第 一阀腔12与第二阀腔13之间的阀体1上开设有用于连通第一阀腔12和第二 阀腔13的连接通孔10;阀体1的两相对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进口14和出口15, 进口14与第一阀腔12相连通,出口15与第二阀腔13相连通;活塞腔11内 滑设有柱状的活塞体2,活塞体2沿活塞腔11滑动以打开或封闭连接通孔10; 活塞体2内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一阀腔12和第二阀腔13的导流通道20。
具体地,活塞腔11可以为垂直设置的圆柱形,活塞腔11的底部与第一 阀腔12相连通。活塞体2也对应活塞腔11设置成圆柱形,活塞体2滑设于 活塞腔11中;即活塞体2的直径与活塞腔11的直径相匹配,使活塞体2的 上部穿设在活塞腔11内并可以沿活塞腔11的侧壁上下滑动,这样,当活塞 体2向下滑动到极限位置时,活塞体2的底部正好抵靠在连接通孔10周围的 阀体1上,从而将连接通孔10封闭;当活塞体2向上滑动时,活塞体2的底 部离开连接通孔10周围的阀体1,即活塞体2不再覆盖在连接通孔10的上 方,从而将连接通孔10打开。活塞体2内还设置有导流通道20,导流通道 20的一端口可以设置在活塞体2的底面上,导流通道20的另一端口可以设 置在活塞体2的侧面上,以使活塞体2向下滑动到极限位置时,第一阀腔12 可以通过导流通道20与第二阀腔13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44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喷雾机及其风送喷雾装置
- 下一篇:大吨位大直径高精度圆柱体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