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充电直流电焊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24644.8 | 申请日: | 2011-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5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翔;王清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军翔 |
主分类号: | B23K9/10 | 分类号: | B23K9/10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02 | 代理人: | 亢志民;张欣棠 |
地址: | 459003 河南省济***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充电 直流 电焊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焊机,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可充电的电池组作为电源的便携式充电直流电焊机。
背景技术
电焊机是利用正负两极在瞬间短路时产生的高温电弧来熔化电焊条上的焊料和被焊材料,来达到使它们结合的目的。结构十分简单,就是一个大功率的变压器,电焊机一般按输出电源种类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交流电源的;一种是直流电的。系利用电感的原理做成的,电感量在接通和断开时会产生巨大的电压变化,利用正负两极在瞬间短路时产生的高压电弧来熔化电焊条上的焊料,来达到使它们结合的目的。
传统的电焊机必须依赖交流380V或220V的电源才能实施焊接生产,否则,将无法进行工作,更谈不上远离电源的山区或边远地区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充电直流电焊机,这种电焊机结构简单,它是利用可充电的蓄电池组作为电源,通过多个电器部件组合为一体的直流电焊机,克服了传统电焊机只能有交流电源380V或220V才能进行焊接工作的局限性,它可随时随地进行焊接工作,并可以自拆、自装、便于搬运,携带方便适用于无交流电源的地区使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一种便携式充电直流电焊机,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焊把接线端子和地线端子、设置在壳体内的开关,所述的壳体外部连接有电池组,电池组包括正极主线、正极子线、负极主线、负极子线,电池组的正极主线与焊把接线端子相连接,焊把接线端子与开关相连接,开关与稳压器相连接,稳压器与控制板相连接,控制板与电压调节器相连接,电压调节器与电流调节器相连接,电流调节器与接触器相连接,接触器与焊接电压表相连接,焊接电压表与焊接电流表相连接,焊接电流表与焊把相连接,电池组的负极主线与地线端子相连接,电池组的负极子线与分别和稳压器、控制板、电压调节器、电流调节器、接触器、焊接电压表、焊接电流表相连接。
所述的控制板包括控制板正极主导线、控制板正极子导线、控制板负极主导线、控制板负极子导线、第一绕线电阻、第二绕线电阻、电解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组容保护器、保安器、自动电压调压器,其中正极主导线与第一绕线电阻相连接,第一绕线电阻与第二绕线电阻同极串联,第二绕线电阻与电解电容相连接,电解电容与正极输出线相连接,正极子导线从电解电容的下方引出,一接保安器,一接自动电压调压器;
负极主导线与第一二极管,第一二极管并联第二二极管,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与组容保护器相连接,组容保护器与保安器相连接,保安器与自动电压调整器相连接,自动电压调整器与负极输出线相连接。
所述的电池组的正极子线与电量表相连接,电量表与继电器相连接,继电器与排风扇相连接。
所述的接触器上设置有接触器正极输入端子和接触器正极输出端子,接触器正极输出端子通过导线与设置在焊把上的手动开关相连接。
所述的电池组与充电机相连接,电池组为镍锂充电电池或铅酸充电电池,电池组的容量为120A.h至190A.h,电池组的电压为36V至72V。
所述的焊接电压表的型号为85C17-75V电压表。
所述的焊接电流表的型号为85C17-300A电流表。
所述的第一绕线电阻和第二绕线电阻的型号均为RX20-100W绕线电阻。
所述的继电器的型号为JZC-23F小型电磁继电器。
所述的充电机的型号为KGCA-20A/100V-ZB自控充电机。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积极效果:本发明配备独立的电池组,通过多个电器部件组合为一体,克服了传统电焊机只能有交流电源380V或220V才能进行焊接工作的局限性,本机子可随时随地进行焊接工作,并可以自拆、自装、便于搬运,携带方便适用于无交流电源的地区使用;自制控制板,可根据实际使用的电流进行调节,达到能量的有效利用;本发明利用交流220V电源充入已备好的电池组,电池组为镍锂充电电池或铅酸充电电池,电池组的容量为120A.h至190A.h,电池组的电压为36V至72V,利用蓄电池自蓄电的功能优势,又可异地搬运的方便,供给电源,使焊机工作;本发明投资成本低,便于拆装搬运,不受电源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工作的直流电焊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控制板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壳体内原件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壳体内原件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军翔,未经王军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46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