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磨机进料管密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24868.9 | 申请日: | 201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3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万强 |
主分类号: | B02C23/02 | 分类号: | B02C23/02;B02C23/00;B02C1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郭迎侠 |
地址: | 100055 北京市宣***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进料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无压或者低压、低速运转工况下的密封装置。尤其为一种用于磨机进料管的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磨机被广泛应用于矿山、冶金、化工等领域中,磨机的料筒不断旋转,使料筒内的磨料、磨液和物料均匀混合并通过磨料对物料进行研磨。磨机的料筒设有将物料投入料筒内的进料口,进料口处设进料管。为了防止料筒内的磨料、物料或者磨液从进料口出来,须在进料管与进料口壁之间设置密封装置。目前,磨机的进料管密封要么结构复杂,成本高,要么根本就没有密封装置。
公开号为CN181038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磨机进料管轴、径向联合密封装置,包括设在进料管与料筒的进料衬套之间的V型耐磨弹性密封元件和I型耐磨弹性密封元件,采用V型耐磨弹性密封元件与外部密封挡板之间以弹性面接触的方式形成轴向密封,并且利用I型耐磨弹性密封元件与进料衬套之间以弹性面接触的方式形成径向密封,V型耐磨弹性密封元件与进料管以弹性圆柱面接触形成密封,因此,V型耐磨弹性密封元件与密封挡板和进料管之间主要有两个密封面,V型耐磨弹性密封元件具有一定的轴向压缩量,与密封挡板形成弹性面接触,压板压紧I型耐磨弹性密封元件并连接在定位板上。上述密封装置在径向密封中仅采用I型耐磨弹性密封元件,由于进料衬套随料筒一起旋转,进料衬套与进料管之间为动密封,在使用较长时间后,I型耐磨弹性密封元件极易被磨损变形,使密封效果大大降低,造成磨液甚至磨料从料筒中流出,不仅污染环境,还可能因为磨料流进设备的其他部件而损坏其他部件。同时,上述密封装置的结构也比较复杂,成本较高。另外,上述密封装置的安装操作困难、所费的时间也很长,需要操作人员钻进料筒内,按照从料筒内向料筒外的方向安装,如果自料筒外向料筒内安装会造成密封装置在安装过程中受力发生较大变形而达不到密封的效果,安装操作需花费几天甚至十几天的时间,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磨机进料管的密封装置密封效果差、结构复杂、安装困难费时的缺点,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并且结构简单、易安装的磨机进料管密封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磨机进料管密封装置,包括套紧在进料管上、位于所述进料管与进料口壁之间的径向密封件,所述径向密封件为管状。
所述径向密封件的外圆周面上设有至少一条与所述径向密封件同轴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的外径大于所述进料口的内径。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凸起的横截面为矩形或梯形或者圆弧形。
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凸起的条数大于等于2。
作为优选,相邻的两条所述环形凸起之间形成用于存储润滑剂的槽。
作为优选,本发明的磨机进料管密封装置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进料管上、位于所述进料口外部的轴向密封件,所述轴向密封件与所述径向密封件相连接,所述轴向密封件的外径大于所述进料口的内径,所述轴向密封件的内径小于所述进料口的内径,所述轴向密封件被设在所述进料管上的挡板或者法兰抵压在所述进料口的外端面上形成轴向密封。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轴向密封件与所述径向密封件一体成型。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轴向密封件和所述径向密封件均由弹性材料制成。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轴向密封件和所述径向密封件由聚氨酯制成。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轴向密封件的内径大于所述径向密封件的内径。
本发明所述的磨机进料管密封装置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管状的径向密封件的外圆周面与磨机进料口壁之间形成了很宽的密封面,其密封效果好,结构简单且容易安装。
2、径向密封件的外圆周面设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的外径大于进料口的内径,与进料口壁之间为过盈配合,使密封效果更可靠。另外,由于本发明的磨机进料管密封装置与进料口壁通过环形凸起实现密封,径向密封件与进料口壁的接触和摩擦的面积小使发热量减小,可延长密封装置的使用寿命。
3、多条环形凸起形成了多道迷宫密封,即使磨料和磨液在压力作用下从最里面的一道环形凸起渗出,仍会被外部的环形凸起挡住,其密封性能可靠。
4、相邻的两条所述环形凸起之间形成用于存储润滑剂的槽。润滑剂可进一步降低进料口壁与密封件之间的摩擦,进一步减小由于摩擦造成的发热量,延长密封装置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万强,未经王万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48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