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颈腰椎骨质增生的中药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25191.0 | 申请日: | 2011-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8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曾桂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桂忠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K9/08;A61K9/10;A61K9/14;A61K9/20;A61K9/48;A61P19/08;A61K35/64 |
代理公司: | 遵义市遵科专利事务所 52102 | 代理人: | 刘学诗 |
地址: | 558000 贵州省黔***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腰椎 骨质增生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颈腰椎骨质增生的中药,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骨质增生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病变部位一般出现在颈椎、腰椎等部位。目前治疗骨质增生的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理疗、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等方法。但是,采用手术方法,费用高,而且增加病人的痛苦;采用理疗方法,虽然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但是适用于病情较轻者,并且只能暂时减轻病人的痛苦,而不能根治;采用西药治疗,其药品的价格较贵,而且可能引发副作用;目前采用的中药治疗方法见效慢,病情容易复发,而且治疗效果千差万别,大多数中药制剂都有程度不同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治疗效果也不尽人意,治标不治本,副作用多,屡见不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治疗费用,提高治疗效果,简化治疗方法,从而提供一种治疗颈腰椎骨质增生的中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颈腰椎骨质增生的中药,由下列各味药材为原料制备的,其组份为:当归15g-20g;川芎15g-25g;制草乌5g-15g;制川乌5g-10g;北细辛2g-5g;地龙15g-25g;千年建30g-50g;脊片15g-20g;干姜5g-10g;制续断15g-20g;制杜仲15g-20g;羌活15g-20g;独活15g-20g;酸木瓜15g-20g;威灵仙20g-30g;白芍15g-25g;川淮夕12g-15g;黑骨藤20g-30g;甘草12g-15g。
可制成丸剂,制备工艺为:
1、按方剂称量各味药材;
2、粉碎,混合后过120目筛;
3、加入蜂蜜或糖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搅匀,用量以不松散、不流淌为宜,制成药丸,晾干即可。
可制成汤剂, 制备工艺为:
1、按方剂称量各味药材;
2、将各味药材混合后加入500ml水浸泡30分钟,煎煮30分钟,泌出药液;
3、再加入350ml水煎煮20分钟,泌出药液;
4、将二次药液混合,用纱布过滤即得汤剂,或再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防腐剂,装甁后延长储存期。
可制成胶囊,制备工艺为:
1、按方剂称量各味药材;粉碎、混合后过120目筛;
2、将粉末装入胶囊。
可制成粉剂,制备工艺为:
1、按方剂称量各味药材;
2、粉碎、混合后过120目筛。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缩短了治疗周期,减少了治疗费用,提高了治疗效果,简化了治疗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治疗颈腰椎骨质增生的中药,由下列各味药材为原料制备的,其组份为:当归15g;川芎15g;制草乌5g;制川乌5g;北细辛2;地龙15g;千年建30g;脊片15g;干姜5g;制续断15g;制杜仲15g;羌活15g;独活15g;酸木瓜15g;威灵仙20g;白芍15g;川淮夕12g;黑骨藤20g;甘草12g。
可制成丸剂,制备工艺为:
1、按方剂称量各味药材;
2、粉碎,混合后过120目筛;
3、加入蜂蜜或糖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搅匀,用量以不松散、不流淌为宜,制成药丸,晾干即可。
可制成汤剂, 制备工艺为:
1、按方剂称量各味药材;
2、将各味药材混合后加入500ml水浸泡30分钟,煎煮30分钟,泌出药液;
3、再加入350ml水煎煮20分钟,泌出药液;
4、将二次药液混合,用纱布过滤即得汤剂,或再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防腐剂,装甁后延长储存期。
可制成胶囊,制备工艺为:
1、按方剂称量各味药材;粉碎、混合后过120目筛;
2、将粉末装入胶囊。
可制成粉剂,制备工艺为:
1、按方剂称量各味药材;
2、粉碎、混合后过120目筛。
实施例二:
一种治疗颈腰椎骨质增生的中药,由下列各味药材为原料制备的,其组份为:当归17g;川芎17g;制草乌10g;制川乌8g;北细辛4g;地龙20g;千年建40g;脊片18g;干姜8g;制续断17g;制杜仲17g;羌活17g;独活17g;酸木瓜17g;威灵仙25g;白芍17g;川淮夕13g;黑骨藤25g;甘草13g。
实施例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桂忠,未经曾桂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51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纳米孔状羟基磷酸钙/水凝胶材料
- 下一篇:一种翡翠珍珠培育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