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接臂结构以及具有该连接臂的衣夹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25374.2 | 申请日: | 201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1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洪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双友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F55/00 | 分类号: | D06F55/0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张一平 |
地址: | 315012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 结构 以及 具有 衣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臂结构以及具有该连接臂的衣夹。
背景技术
现有的衣夹或者夹纸张等所用的夹子,一般包括两片夹片、中间枢轴以及穿在枢轴上的扭簧组成,两片夹片的中部通过枢轴连接在一起,通过弹力使得两片夹片的一侧具有相互靠紧的趋势,两片夹片的另一侧具有相互远离的趋势。如中国专利CN201386215Y所公开的一种“带钩衣夹”和中国专利CN2712978Y所公开的一种“强力衣夹”。特别是如CN2712978Y所公开的强力衣夹,提供的是一种结构牢固,并且不易松开来防止衣服或所夹物品掉落的衣夹。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发现,特别是衣夹,很多使用者在收衣服时,并不会每次都按压衣夹上部的相互远离的一侧,使得相互靠紧的一侧分开而松开衣物;使用者通常都习惯直接向下拉扯衣服,使向下拉扯衣服的拉力克服衣夹的弹力使得衣夹松开。一般的衣夹,由于结构限制,向下拉扯衣服,如果衣夹夹紧的力较大,可能会导致衣服拉扯变形甚至破损的情况出现;而且普通的衣夹在向下拉扯次数多后,也可能会造成衣夹结构松垮破坏。因此,这样的普通衣夹对收衣或者取下衣夹上的其他物体都非常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衣夹上的连接臂结构以及一种收取衣物方便、不易造成衣物拉扯的衣夹。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本体以及两个端部,所述本体的中间具有一连接至衣架的固定部,所述两个端部上具有分别卡合至衣夹的两个夹持件一端的卡合部。该连接臂可以连接至衣夹,使得向下拉扯衣服的拉力转移至连接臂,可以防止衣服在拉扯过程中造成拉伸或者损坏。
优选地,所述卡合部为相对于所述本体的两个端部突出的结构,并且所述卡合部的最外侧端部形成一凸圈,所述凸圈和所述本体的端部之间为卡块。
为了使连接臂与衣夹安装后卡合紧、安装定位牢靠并且使用寿命长,所述连接臂由有弹性的柔性塑料制成。
一种具有上述连接臂的衣夹,包括中间枢接在一起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使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的一端手持端具有相互远离的趋势,同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的另一端夹紧端具有相互夹紧的趋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的手持端上分别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臂的本体两个端部上的卡合部分别卡合至所述连接部。
为了便于卡合部与连接部的卡合以及防止卡合部脱出,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底部相互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尺寸与所述凸圈相匹配供所述凸圈插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尺寸与所述卡块相匹配使所述卡块卡于所述第二连接部。
为了便于卡合部与连接部连接,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底部相互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尺寸与所述卡块的尺寸相匹配并且小于所述凸圈的尺寸,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使所述衣夹的手持端具有一缺口供所述卡块插入。
优选地,为了便于制造加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为圆形、椭圆形、长条形或者不规则形状的通孔。
为了防止所述连接臂从所述连接部中脱出,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处具有一尺寸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卡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使得衣夹上的衣物便于取出,不会由于衣夹的拉力太大导致衣服的拉扯变形或者损坏,使取衣省力、方便,并且连接臂和衣夹分开成型再进行组装,加工方便,也节约了成本,延长了衣夹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衣夹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衣夹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衣夹和连接臂的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衣夹和连接臂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衣夹和连接臂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双友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双友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53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