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脑缺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25395.4 | 申请日: | 2011-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8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白云;刘萍;苏云明;苏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74 | 分类号: | A61K36/74;A61P9/10;A61K35/6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费碧华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缺血 中药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特别是一种治疗脑缺血的中药组合物,还涉及其在制备治疗脑缺血药物中的应用,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orders,CV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是现今世界范围主要的致死、致残疾病之一,其中脑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80%。脑缺血属中医学的“中风”范畴。由此给众多的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沉重的社会负担。因而对脑缺血的研究显得非常迫切,是各国普遍的研究热点。
目前,一方面对缺血性中风机制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另一方面,有效的治疗手段仍然缺乏,尽管在基础研究上已取得多种有希望的治疗方法,而临床试验的结果却令人不十分满意。
临床对脑缺血的治疗以溶栓和神经保护治疗为主。但溶栓治疗存在出血的危险和治疗时间窗过窄的问题。相比之下,神经保护治疗有着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它既可单独应用,也可与溶栓治疗联合使用。但西药中神经保护剂种类繁多,发现的药物数以百计,但几乎所有的神经保护剂都是动物实验有效,临床无效或效果很差,而有些药物因严重副作用,限制了临床应用。而且脑缺血后损伤机制复杂,有多个病理生理环节参与,单一神经保护剂的疗效受到限制。缺血性中风的病理生理改变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各阶段的临床表现有所差异,而且由于每个患者就诊距发病的时间不同,所以必须分期辨证治疗。这样中医药可以很好地介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是中医药治疗学的特色,在脑缺血发生发展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应该应用中医药。尽管中药发挥效应属于“多因微效”,是多个弱效应的整合作用,但疗效却是明确的。中医药具有整体调整和多环节综合治疗的优势,在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中显示了较好的疗效。目前人们对中医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研究内容包括单味中药(如灯盏花素、川芎、葛根素、银杏叶等)、复方(如补阳还五汤、醒脑静注射液等)及针刺等多个方面。但由于选用药材的局限性及配方的科学局限,致使治疗效率低,效果不明显,也因此仍无法达到满意的疗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脑缺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其是在“瘀血生风”假说基础上提出的治疗中风的新组方。全方以活血化瘀为主,通过活血化瘀以求熄风止痉,经临床验证疗效满意。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运用先进实验技术手段对中药组合物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进行深入探讨:①明确其治疗脑缺血的疗效;②探讨其抗脑缺血作用机制。本研究将为临床开发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新药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药制成:黄芪,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地龙,钩藤,牛膝。
方中重用黄芪补气取其帅血之功,调理病理状态下的脏腑功能,与祛瘀药有协同作用;较多的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参、当归、桃仁、川芎、红花有不同程度降血脂、血液黏稠度作用,改善瘀血组织血流,而有较强的祛瘀作用,地龙、桃仁、钩藤、牛膝平肝熄风通络,具有降压、利尿、润肠作用,能降低血管的张力,减轻脑动脉压力,改善脑动脉硬化,改善微循环灌注。全方以活血化瘀为主,通过活血化瘀以求熄风止痉,经临床验证疗效满意。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优选的,由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药制成:黄芪15-45份,桃仁5-15份,红花5-15份,当归8-15份,川芎8-15份,丹参15-45份,地龙5-15份,钩藤10-20份,牛膝8-15份。
更优选的,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的各原料药制成:黄芪3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2g,川芎12g,丹参30g,地龙10g,钩藤15g,牛膝10g。
所述的原料药粉碎后加入制剂成型所需的辅料,按照药物制剂常规方法做成临床上适宜的各种制剂,所述的制剂包括煎剂、胶囊剂、丸剂、颗粒剂、片剂或口服液。本发明制剂的制备方法属于常规制剂方法,在此无庸赘述。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可应用于制备治疗脑缺血药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药理性及临床观察实验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例证的目的,决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煎剂的制备
按以下重量称取的各原料药:黄芪3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2g,川芎12g,丹参30g,地龙10g,钩藤15g,牛膝12g。
蒸馏水浸泡1h,水煎2次,每次30min,两次煎液混匀后平均分成两份,旋转蒸发仪分别浓缩至50mL,4℃保存。
实施例2颗粒剂的制备
对于颗粒剂的制备,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未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53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