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牡丹芍药远缘杂交后代的鉴定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125492.3 申请日: 2011-05-16
公开(公告)号: CN102260736A 公开(公告)日: 2011-11-30
发明(设计)人: 成仿云;张娜娜;袁军辉;韩丽晓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林业大学
主分类号: C12Q1/68 分类号: C12Q1/68
代理公司: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代理人: 王加岭;张庆敏
地址: 100083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牡丹 芍药 远缘 杂交 后代 鉴定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杂种后代鉴定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牡丹芍药远缘杂交后代的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芍药属包括大约35个种,目前被划分为三个组,即牡丹组(sect.Moutan DC)、芍药组(sect.Paeonia)和北美芍药组(sect.Onaepia Lindl)。“花王”牡丹与“花相”芍药是中国栽培历史悠久的传统名花,素有“花中二绝”的美誉,其美丽历来都被人们所推崇。由于二者在叶型、花型、花期及生长习性等特征方面差异较大,所以它们虽然都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但木本的牡丹属于牡丹组,草本的芍药属于芍药组。历史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普遍认为这两组植物问的杂交是“不可能的”,但是随着育种技术的发展,这种“不可能”变成了现实,一支与牡丹芍药竞相媲美的奇葩——Itoh杂种出现了。

组间远缘杂交,授粉后容易获得种子并萌发成单株,大量的杂交后代为杂交育种工作的优株选择以及后期管理增加了难度,故而需要尽快建立一套合理简便的杂种早期鉴定体系,对杂交后代进行鉴定,鉴别真假杂种,研究总结真正杂种苗与父母本的关系,确定可遗传的外界形态指标,于分子遗传层面,得出合理的杂交种与亲本应有的遗传距离,亲缘关系的远近程度,在形态和分子遗传两个层面上相结合建立合理的鉴定标准体系,对于符合该要求的则暂且保留,继续观察待选,否则直接淘汰,使后期的选育过程可以有效进行,以免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是在芍药属育种过程中必须重视的工作。

目前在园林植物远缘杂交育种过程中所用的杂种鉴定手段主要有:形态学标记鉴定法、抱粉学研究鉴定法、细胞学标记鉴定法、生化标记鉴定法和分子标记鉴定法。为了鉴定结果的可靠性,一般不能单一的选择一种方法进行鉴定,而是两种或者多种方法同时使用。以形态学标记为主,辅助使用其他标记方法。

而对于有关芍药属远缘杂交后代的鉴定工作,国内鲜有研究,目前仅报道有张栋、郝青、关坤等进行了这方面的工作。

张栋等(2008)利用AFLP技术对紫斑牡丹7个无性系与‘正午’杂交产生的22个子代进行了鉴定,对特异性条带的分析结果表明,在远缘杂交的F1代个体中出现母本特异性条带的几率多于父本,多数杂种与母本亲缘关系相对于父本近;通过杂交组合遗传相似系数计算和UPGMA聚类分析也得出了杂交后代为偏母本融合型杂种的结论。

郝青等(2008)在北京昌平首次发现一芍药和牡丹的远缘杂交种,将该杂交种命名为‘和谐’。这是国内第一株开花的‘伊藤杂种’,通过对其进行形态性状观察和SRAP分子标记,充分证明了‘和谐’为组间杂交种。

关坤(2009)对以牡丹肉质花盘亚组牡丹为母本和革质花盘亚组牡丹为父本进行亚组间的远缘杂交所得的杂交后代共158株进行形态方面以及RAPD分子标记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RAPD技术可以进行有效的亚组间远缘杂交后代的真假杂种鉴定,但对于以后进一步的真杂种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聚类鉴定,则可能需要更为进一步的研究。

国内对组间杂种亲缘关系的研究不多,究其原因,主要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的组间杂种资源不多,众所周知,组间杂种起源于日本,发展于美国,价格昂贵且稀缺,因此造成了国内这方面的科研材料缺乏。而关于杂种鉴定方面的工作研究不多,则可能是因为目前远缘杂交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亲本的杂交不亲和性,授粉后不育性,杂交时间太长,亲本花期不遇,亲本间亲缘关系不明确,杂种萌发率低,或者可以萌发但F1代可育性低等。受这些客观条件的影响,限制了我国在芍药属组间杂种这个芍药属育种界的奇迹方面的研究工作。

随着远缘杂交种新品种的不断出现和育种工作的不断进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组间杂种被引入国内,国内的不少科研机构通过持续的努力,在远缘杂交育种方面也有了新的进展。加上目前的DNA测序、分子标记等分子生物学手段都已逐渐应用到芍药属各方面的研究,对芍药属组间杂种亲缘关系的研究只会越来越深入和全面,而建立一套高效的组间杂种早期分子鉴定技术路线也是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牡丹芍药远缘杂交后代的鉴定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牡丹芍药远缘杂交后代的鉴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杂交亲本和杂种后代进行形态指标初步筛选;

2)对步骤1)筛选出的杂种后代和父母本分别进行叶绿体基因测序;

3)对步骤1)筛选出的杂种后代和父母本分别进行SSR分子标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54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