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织地址的并行计算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26048.3 | 申请日: | 2011-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4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彩虹;陈月强;吴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0 | 代理人: | 张颖玲;迟姗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织 地址 并行 计算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的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系统,尤其涉及一种交织地址的并行计算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抵抗传输过程中的突发错误,WiMAX系统中在编码器中采用交织技术,接收端进行译码时,需要完成交织地址/解交织地址的计算。由于交织地址的计算比较复杂,为了达到较高的译码吞吐率,在译码过程中使用并行方式完成译码。采用并行译码指的是采用分段方式进行存储,即将数据顺序等分为K段(K为译码并行度),并存入K片数据缓冲区,这与编码中将数据依次轮流存在K片数据缓冲区的存储方式不同,因此,并行译码的内交织算法与并行编码的内交织算法不同。为了实现行译码,译码交织器要求内交织器可以实时完成与译码并行度一致的并行交织计算,或将码块的交织地址提前存储,译码时读取存储的交织地址从而得到交织地址,完成数据交织,进行译码。
由于WiMAX系统支持多达17种包长,且最大包长为2400比特对(bit pair),如果存储全部交织地址,需要100Kbit的存储空间,因此占用存储资源比较大,而且还需要根据包长查找不同的表,实现方法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织地址的并行计算方法及系统,能够实现WiMAX系统中译码器内交织地址的并行计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织地址的并行计算系统,包括:交织地址缓存单元、处理前缓存单元、控制单元;其中,
交织地址缓存单元,用于预先配置并存储交织地址压缩表;
处理前缓存单元,用于接收待译码数据,并判断译码并行度;并根据待译码数据的数据包的长度,读取交织地址压缩表,获取P0值和交织计算中间值;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译码并行度、待译码数据的数据包的长度、P0值和交织计算中间值生成交织地址和读地址,并根据读地址读取待译码数据,完成交织操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交织地址的并行计算方法,包括:
预先配置并存储交织地址压缩表;
接收待译码数据,并判断译码并行度;
根据待译码数据的数据包的长度,读取交织地址压缩表,获取P0值和交织计算中间值;
根据译码并行度、待译码数据的数据包的长度、P0值和交织计算中间值生成交织地址和读地址,并根据读地址读取待译码数据,完成交织操作。
上述方法中,所述判断译码并行度为:
根据待译码数据的数据包的长度N,判断译码并行度K,当24≤N≤180时,K=1;当192≤N≤240时,K=2;当480≤N≤2400时,K=4。
上述方法中,所述根据译码并行度、待译码数据的数据包的长度、P0值和交织计算中间值生成交织地址和读地址为:
步骤A,计算处理前缓存单元中每个数据缓冲区中缓存的待译码数据的个数Δ;
步骤B,根据译码并行度K、每个数据缓冲区中缓存的待译码数据的个数Δ和交织计算基地址生成K个交织地址;
步骤C,将生成的K个交织地址映射到对应的数据缓冲区编号;
步骤D,生成K个待译码数据在各自数据缓冲区的读地址,所述读地址的值为K个交织地址中的最小值。
上述方法中,所述根据读地址读取待译码数据为:
步骤E,根据生成的K个读地址,从处理前缓存单元中对应的数据缓冲区中读数据,将读出的K个待译码数据输入并行译码器进行译码处理。
上述方法中,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F,将K个交织地址中的第一路交织地址缓存到处理前缓存单元,记为temp;
步骤G,选择计算下一轮交织地址计算时需要的累加值W;
步骤H,根据temp值和累加值W计算并更新下一轮交织地址计算的基地址;
判断索引值i与每个数据缓冲区中缓存的待译码数据的个数Δ的大小,如果小于,执行步骤A,直到索引值i等于每个数据缓冲区中缓存的待译码数据的个数Δ。
上述方法中,所述步骤B为:
当K=1时,交织地址为交织计算的基地址;当K=2时,根据交织计算的基地址1和P0递推生成2个交织地址;当K=4时,根据交织计算的基地址1和P0递推生成4个交织地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60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联合修复复合污染土壤的新方法
- 下一篇:电气化铁道开关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