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2D-3D显示模式切换的方法和相应的显示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26101.X | 申请日: | 2011-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6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善明;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3/00 | 分类号: | H04N13/00;H04N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栗若木;颜涛 |
地址: | 518053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模式 切换 方法 相应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显示技术,特别涉及一种2D-3D显示模式切换的方法和相应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人类是通过右眼和左眼所看到的物体的细微差异来感知物体的深度,从而识别出立体图像的,这种差异被称为视差。3D显示技术就是通过人为的手段来制造人的左右眼的视差,给左、右眼分别送去有视差的两幅图像,使大脑在获取了左右眼看到的不同图像之后,产生观察真实三维物体的感觉。3D显示设备一般有两种类型:狭缝光栅式3D显示设备和微透镜阵列3D显示设备。其中,微透镜阵列3D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和安装在显示面板前方的微透镜阵列,从而将来自于显示面板的3D图像分成右眼和左眼图像。
现有的3D显示技术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2D显示模式,为此,现有技术又提出了2D-3D显示模式的切换技术,能够让同一个屏幕分别在2D和3D两种显示模式之间切换。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1126840A中公开了一种2D/3D可切换3D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和透镜组件;所述透镜组件,包括两个组合透镜和一个半波板,每个组合透镜由一个单折射透镜和一个可加电形成电场的双折射透镜构成。不加电时,自然光从一个组合透镜射入,产生无折射的寻常光和折射的非寻常光,然后通过半波板旋转90度后射入另外一个组合透镜,该另外一个组合透镜将旋转后产生的寻常光无折射透射,非寻常光折射;加电时,自然光无折射地从一个组合透镜透射,穿过半波板后从另外一个组合透镜无折射的透射出去。
该发明还可以采用薄膜晶体管电路对部分区域进行独立的控制。该发明方案可以在不牺牲亮度的情况下对全屏或部分区域进行2D和3D的切换显示,让2D内容和3D内容在同一个显示器上同时显示出来。该技术称之为2D/3D共融技术(又称为2D/3D逐像素点切换技术)。它特别适合互联网的应用,如在一个网页上文字部分可以用2D模式显示,而图像部分用3D模式显示。
在2D/3D共融的显示环境中,如何利用2D-3D显示模式的切换技术来取得更好的显示效果,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取得更好显示效果的3D到2D的显示模式自动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到2D的显示模式切换的方法,应用于支持2D-3D显示模式切换的显示设备,该方法包括:
检测各3D3显示区域的显示模式和状态变化,所述状态包括激活状态和去激活状态;
如检测到3D3显示区域从激活状态变为去激活状态,将变为去激活状态的所述3D3显示区域的显示模式切换为2D;
其中,3D3显示区域表示当前显示模式为3D的3D显示区域。
较佳地,
3D3显示区域处于激活状态指3D3显示区域所在窗口处于激活状态,3D3显示区域处于去激活状态指3D3显示区域所在窗口处于去激活状态;或者
3D3显示区域处于激活状态指3D3显示区域处于播放状态,3D3显示区域处于去激活状态指3D3显示区域处于停止播放状态;或者
3D3显示区域处于激活状态指3D3显示区域处于播放状态且3D3显示区域所在窗口处于激活状态,3D3显示区域处于去激活状态指3D3显示区域处于停止播放状态且3D3显示区域所在窗口处于去激活状态。
较佳地,
所述3D3显示区域是用于媒体播放的3D3显示区域。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支持2D-3D显示模式切换的显示设备,包括显示装置,其中,还包括一个3D到2D显示模式切换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各3D3显示区域的显示模式和状态变化,所述状态包括激活状态和去激活状态;
处理单元,如检测单元检测到3D3显示区域从激活状态变为去激活状态,将变为去激活状态的所述3D3显示区域的显示模式切换为2D;
其中,3D3显示区域表示当前显示模式为3D的3D显示区域。
较佳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61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富含茶黄素的速溶红茶粉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导电性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