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体式新型风道线绳干燥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26414.5 | 申请日: | 201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8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丁树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辰丰自动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9/06 | 分类号: | F26B9/06;D07B7/02;F26B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361 江苏省南通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新型 风道 线绳 干燥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加工线绳的干燥机,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新型风道线绳干燥机。
背景技术
帘子线简称帘线,织造帘布的经线材料。是用作轮胎、运输带、传动带等橡胶制品的增强材料,即骨架材料,以用于轮胎为主。
目前,帘线的加工设备均趋向小型一体化,生产产量不高,且生产线中的烘箱由于采用一体化设计,没有合理的风道设计,烘箱中的气流流动没有规律,线绳经过干燥后各支上的涂层厚度不一致,导致产品的性能参差不齐;同时一体化设计的烘箱在运输及维修中极不方便;用于烘干的气体使用后直接排空,既浪费了能源,又影响了工作环境。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产品质量且节能环保的分体式新型风道线绳干燥机。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分体式新型风道线绳干燥机,其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分体式新型风道线绳干燥机,包括多节烘箱排列组合在一起,每节烘箱分左右两侧,一侧由下至上设置有进风管道和出风通道,另一侧由下至上设置有整流箱、干燥间、缓流箱,所述进风管道连通整流箱,整流箱连通干燥间,干燥间连通缓流箱,各节整流箱之间相互分隔,各节干燥间、缓流箱以及出风通道相互连通,且末端缓流箱连通出风通道。
所述整流箱内设有导流板,整流箱与干燥间之间、干燥间与缓流箱之间均设有导流隙板,所述整流箱与干燥间之间的导流隙板的间隙间还设有导流锥,使热气体经过线绳时,气体流动更加均匀平缓。
作为优化:所述导流板与整流箱地面夹角为16°。
所述各节烘箱连接的进风管道入口汇集一起呈树枝状,入口连接热循环风机,所述出风通道的出口与热循环风机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出风通道靠近出口处设置有换热器,用于将已经通过介质的流体升温,继续循环使用,避免能源的浪费。
所述进风管道的入口设有控制阀门。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的分体式新型风道线绳干燥机在设计时充分利用气体分流的原理,在中间进风接口处设置有分流风道,使每节干燥间内都有单独的通道输入供给,并在进口处装有控制阀门,可以任意控制每节干燥区内的风量大小,利用风流动遇物转向的原理,在整流箱与干燥间之间、干燥间与缓流箱之间均设有导流隙板,让热风风量在不同的方位都产生同样的流量和压力,并在整流箱与干燥间之间的导流隙板的间隙间设置导流锥,使得干燥区内左、中、右温度均匀,风压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分体式新型风道线绳干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分体式新型风道线绳干燥机单节烘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分体式新型风道线绳干燥机单节烘箱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分体式新型风道线绳干燥机由五节烘箱1排列组合在一起,如图2、图3所示,每节烘箱1分左右两侧,一侧由下至上设置有进风管道2和出风通道3,另一侧由下至上设置有整流箱4、干燥间5、缓流箱6,所述进风管道2连通整流箱4,整流箱4连通干燥间5,干燥间5连通缓流箱6,各节整流箱4之间相互分隔,各节干燥间5、缓流箱6以及出风通道3相互连通,且末端缓流箱6连通出风通道3。
所述整流箱4内设有导流板7,导流板7与整流箱4地面夹角为16°,整流箱4与干燥间5之间、干燥间5与缓流箱6之间均设有导流隙板8,所述整流箱4与干燥间5之间的导流隙板8的间隙间还设有导流锥9。
所述各节烘箱1连接的进风管道2入口汇集一起呈树枝状,入口连接热循环风机10,所述出风通道3的出口与热循环风机10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出风通道3靠近出口处设置有换热器11。
所述进风管道2的入口设有控制阀门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辰丰自动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通辰丰自动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64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头盔松紧自动调节机构
- 下一篇:棉材高效双孢菇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