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车灯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26710.5 | 申请日: | 201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7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毛鹏飞;贺新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毛鹏飞;贺新民 |
主分类号: | B60Q1/00 | 分类号: | B60Q1/00;B60Q1/34;B60Q1/22;B60Q1/44;B60Q1/20;B60Q1/56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何君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车灯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车灯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机动车车灯控制系统,适用于电动三轮车、摩托三轮车及相关车辆的车灯控制。
背景技术
随着车用电气设备越来越多,从发动机控制到传动系统控制,从行驶、制动、转向系统控制、安全保证系统、仪表报警系统,以及车灯及车灯控制,使机动车电气系统形成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并且都集中在驾驶室控制。对车辆的综合布线和信息的共享交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布线角度分析,传统的电气系统大多采用点对点的单一通信方式,相互之间少有联系,这样必然造成庞大的布线系统,加剧了粗大的线束与机动车量有限的可用空间之间的矛盾。无论从材料成本还是工作效率看,传统布线方法都将不能适应车辆的发展。
机动车前侧一般装有远光灯、近光灯、左右转向灯、雾灯、行车灯等,车辆后侧一般装有左右转向灯、雾灯、行车灯、牌照灯、刹车灯和倒车灯等。机动车的这些灯应用在不同的工况和环境,如在车辆转向、刹车等工况,在雨天、雾天、夜间等环境,车灯影响着车辆行驶的安全,及车外人员或其他车辆的,因此必须可靠。机动车辆总线传输必须确保以下几点:传输信息的安全;信号的逻辑“1”明显区别于逻辑“0”;异步总线随机地传送数据;具有根据信息内容解决总线访问竞争的能力;总线的功能寻址和点到点寻址能力;最优化的传输速率(波特率);节点的故障诊断能力;总线具有一定的可扩充性等。 机动车辆车灯系统传统的控制方式是采用手动开关控制,即控制车辆前侧车灯也控制车辆后侧车灯,控制前车灯,因线路较短,控制可靠,线束成本也低;车辆后部车灯因距离控制开关较远,后侧车灯种类也较多,通往车辆后侧的线束数多,因此线束成本较高,对可靠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动车车灯控制系统,减少了线束的数量,提高了控制的可靠性。
本发明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机动车车灯控制系统,包括一前车灯控制装置和后车灯控制装置;所述的前车灯控制装置包括一微控制器Ⅰ,与微控制器Ⅰ连接的通信模块Ⅰ,与微控制器Ⅰ连接的左转灯开关、右转灯开关、倒车灯开关、刹车灯开关、示宽灯开关、牌照灯开关和雾灯开关,与微控制器Ⅰ连接的前车灯驱动器,与前车灯驱动器连接的前左转灯、前右转灯和前示宽灯,远光灯、近光灯和前雾灯直接与其对应的开关连接;所述的后车灯控制装置包括微控制器Ⅱ,与微控制器Ⅱ连接的通信模块Ⅱ,与微控制器Ⅱ连接的后车灯驱动器,与后车灯驱动器连接的后左转灯、后右转灯、倒车灯、刹车灯、牌照灯、后示宽灯、后雾灯和蜂鸣器;所述的通信模块Ⅰ和通信模块Ⅱ通过串行总线连接。
工作原理:微控制器Ⅰ接受多个开关信号,控制前侧灯的亮灭同时就将控制命令通过通信模块Ⅰ和通信模块Ⅱ向微控制器Ⅱ发送后侧车灯的开关控制信号,微控制器Ⅱ接收到微控制器Ⅰ发来的控制信号后,通过后车灯驱动器控制车辆后侧车灯的亮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大大节约了线束成本,提高了控制的可靠性;开发机动机车量实用总线技术,同时降低了安装及维修成本。提高产品性能扩展和层次,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原理框图;
图2是前车灯控制装置电路图;
图3是后车灯控制装置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机动车车灯控制系统由前车灯控制装置和后车灯控制装置组成。所述的前车灯控制装置包括一微控制器Ⅰ,与微控制器Ⅰ连接的通信模块Ⅰ,与微控制器Ⅰ连接的左转灯开关、右转灯开关、倒车灯开关、刹车灯开关、示宽灯开关、牌照灯开关和雾灯开关,与微控制器Ⅰ连接的前车灯驱动器,与前车灯驱动器连接的前左转灯、前右转灯和前示宽灯,远光灯、近光灯和前雾灯直接与其对应的开关连接;所述的后车灯控制装置包括微控制器Ⅱ,与微控制器Ⅱ连接的通信模块Ⅱ,与微控制器Ⅱ连接的后车灯驱动器,与后车灯驱动器连接的后左转灯、后右转灯、倒车灯、刹车灯、牌照灯、后示宽灯、后雾灯和蜂鸣器;所述的通信模块Ⅰ和通信模块Ⅱ通过串行总线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微控制器Ⅰ和微控制器Ⅱ均采用PIC16F628A型单片机,由于其引脚少、宽度窄,因而可显著缩小电路板尺寸,并对系统稳定性也有一定积极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毛鹏飞;贺新民,未经毛鹏飞;贺新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67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转速表校准仪
- 下一篇:外控电源和数据采集器及加热器组成的热工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