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案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27313.X | 申请日: | 201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6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苏永春;辛建波;孙旻;郑蜀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Q10/00 | 分类号: | G06Q10/00;G06Q50/00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姚伯川 |
地址: | 330096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变电站 二次 系统 可靠性 评估 方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力系统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方案,属电力信息自动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IEC 61850标准的颁布、高速以太网交换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子式互感器技术的实用化,使得电力系统中的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走向全数字化成为必然。我国智能电网战略的实施也要求进行智能变电站建设。在智能变电站中,二次系统的保护已经全部数字化,互感器、保护以及断路器之间复杂的导线连接被光纤代替,互感器的输出由模拟信号变为数字信号,并通过合并单元以点对点或过程总线的方式传送到保护、测控等智能电子装置。
智能变电站中的全数字化保护系统在具有一系列突出优点的同时,其可靠性问题受到普遍的关注。国内外对常规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已做了较多研究,但对全数字化保护系统的相关研究则开展较少。与常规保护系统相比,全数字化保护系统无论在系统结构方面,还是在构成元件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建立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模型,进行智能变电站的可靠性研究,无论对于系统的设计还是运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实现电力系统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找出变电站系统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提出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将在系统层面,利用可靠性框图、邻接矩阵和最小路集技术建立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模型;在进行装置的可靠性估计基础上进行系统总体可靠性计算并将元件重要度分析引入到二次系统中,利用概率重要度和关键重要度建立了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重要度评价指标;根据可靠性评估结果,分析影响系统可靠性的薄弱环节,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系统结构优化及设备冗余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本发明智能变电站可靠性评估方案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1. 智能变电站可靠性建模。智能变电站的可靠性建模采用可靠性框图分析方法、元件重要度分析及马尔科夫模型方法。
2. 装置的可靠性估计。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元件或装置都是由许多小的集成电路组成,如单片数字电路,单片模拟电路,微处理器,存储器,单片集成电路等等。因此,先求出每个集成电路的可靠性,随后通过叠加计算出总的装置可靠性。
3. 系统薄弱环节分析。分析系统中的薄弱环节,从而帮助设计人员有针对性地优化系统设计、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方法提供智能变电站可靠性评估的一种全面解决方案,通过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为智能变电站的调试,运行和分析提供一种有力的可靠性评估手段,适用于各电压等级的智能变电站;(2)本发明实现了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薄弱环节分析,通过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能够实现智能变电站总体可靠性的提升。
本发明方法适用于电力系统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可靠性评估。
附图说明
附图为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可靠性评估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案的实现流程如附图1所示。
本发明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1、智能变电站可靠性建模。
智能变电站系统可靠性建模可采用两类方法:组合法和状态法。组合法包括可靠性框图和故障树分析法;状态法包括马尔科夫模型和Petri网分析法。组合法具有模型易于理解和建立、计算量小等优点,但它们都假设系统为不可修系统,故模型不够精确,一般用于复杂系统可靠度的初算,以及进行元件重要度分析。与之相比,状态法可描述系统中各元件的多种状态(如正常、故障、检修等),故能够为诸如保护这样的可修系统建立精确的可靠性模型。
可靠性框图(RBD, Reliability Block Diagram)是系统可靠性建模的重要方法。把组成系统的元件或装置以方框的形式表示在可靠性框图中,可靠性框图从可靠性的角度描述了系统的结构。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包括两个方面,即可靠不拒动和可靠不误动。一般情况下,保护系统拒动的危害性大于误动,且对系统拒动的分析远比误动复杂。
在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建立以后,利用最小路集(minimal path sets)方法即可计算系统可靠性。最小路集表示了完成系统功能所需的最少正常设备的组合,整个系统由各最小路集并联而成,通过系统最小路集分析,可方便计算出系统的可靠性。对于任意复杂的系统结构,可利用邻接矩阵(connection matrix)法自动确定其最小路集。
2. 装置的可靠性估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73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