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粒度小于0.5mm的煤泥两级浮选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27848.7 | 申请日: | 201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4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赵树彦;张立华;王鹏;江明东;董禄;赵先华;张红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国华科技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B7/00 | 分类号: | B03B7/00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王永红 |
地址: | 063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粒度 小于 0.5 mm 两级 浮选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煤泥浮选工艺,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湿法选煤厂的粒度小于0.5mm的煤泥两级浮选工艺。
背景技术
湿法选煤厂占我国选煤厂设计处理能力的95%以上。浮选是目前精选湿法选煤厂粒度<0.50mm煤泥最有效、技术最成熟的分选工艺,是湿法选煤厂特别是湿法炼焦煤选煤厂必不可少的工序。据测算,我国选煤厂经浮选分选的煤泥量达到每年2亿吨左右,通过浮选不但能大量回收优质精煤,而且是选煤厂实现洗水闭路循环、工业用水零排放的最重要基础。
迄今为止,国内湿法选煤厂粒度<0.50mm煤泥均采用一级浮选工艺,从而造成浮选精煤灰分偏高(一般均高于选煤厂最终商品精煤灰分),特别是泡沫精煤产物中粒度<0.030mm高灰分细泥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选煤厂的分选技术指标和洗水闭路循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现有湿法选煤厂粒度小于0.5mm的浮选精煤灰分偏高以及浮选精煤中高灰分细泥的恶性循环所带来的影响,提供一种能将一级浮选后的泡沫精煤进行二级浮选,降低浮选精煤灰分并消除泡沫产物中的高灰分细泥在系统中恶性循环的弊病的粒级小于0.5mm的煤泥两级浮选工艺。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粒度小于0.5mm的煤泥两级浮选工艺,该两级浮选工艺包括回收以粒度大于0.045mm为主的粗精煤泥的一级浮选以及回收以粒度小于0.045mm为主的细精煤泥的二级浮选,所述两级浮选工艺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①粒度小于0.5mm的煤泥进入一级浮选,一级浮选的尾矿进入尾矿处理工序;一级浮选的泡沫精煤经沉降过滤式离心机脱水后,回收以粒度大于0.045mm为主的粗精煤泥;
②经沉降过滤式离心机脱水后的离心液和滤液进入二级浮选,二级浮选的尾矿通过管道汇入一级浮选的尾矿中一并处理;二级浮选的泡沫精煤经固液分离彻底的压滤机脱水后,回收以粒度小于0.045mm为主的细精煤泥,滤液复用;
③将细精煤泥和粗精煤泥一并作为浮选精煤进入商品精煤。
与现有的湿法选煤厂粒度小于0.5mm的煤泥一级浮选工艺相比,本发明所公开的两级浮选工艺是将一级浮选泡沫精煤产物经沉降过滤式离心脱水机脱水后的离心液和滤液进行二级浮选,达到降低浮选精煤灰分和水分、提高产率的目的,特别是消除泡沫产物中的高灰分细泥在系统中恶性循环的弊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实施例1的数质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1,本发明所公开的是一种粒度小于0.5mm的煤泥两级浮选工艺,该两级浮选工艺包括回收以粒度大于0.045mm为主的粗精煤泥的一级浮选以及回收以粒度小于0.045mm为主的细精煤泥的二级浮选,这里所述的两级浮选工艺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①粒度小于0.5mm的煤泥进入一级浮选,其中一级浮选的尾矿进入尾矿处理工序;一级浮选的泡沫精煤经沉降过滤式离心机脱水后,回收以粒度大于0.045mm为主的粗精煤泥。
②经沉降过滤式离心机脱水后的离心液和滤液进入二级浮选,其中二级浮选的尾矿与一级浮选的尾矿一并处理。二级浮选的泡沫精煤经固液分离彻底的压滤机脱水后,回收以粒度小于0.045mm为主的细精煤泥,滤液复用。
③将细精煤泥和粗精煤泥一并作为浮选精煤进入商品精煤。
下面结合附图2,以该两级浮选工艺在贵州省盘县某选煤厂工业性试验得到的数据加以说明。
本两级浮选工艺在贵州省盘县年处理能力为150万吨的某选煤厂进行工业性试验,该厂采用一级浮选工艺浮选精煤灰分高达12.63%,无法获得符合质量要求的浮选精煤。而采用两级浮选工艺后,可以获得灰分为10.71%的质量优于要求的浮选精煤,即商品精煤。灰分较一级浮选精煤灰分降低了1.92个百分点。通过二级浮选从二级浮选尾矿中排除了大部分粒度小于0.030mm灰分高达50.28%的高灰分细泥,确保这部分高灰分细泥不再在系统中恶性循环。
图2中显示的字母的含义分别是:r:产率,%;q:浓度,g/L; A:灰分,%; Q:产量,t/h。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虽然本发明以较佳的实施例揭示如上,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润饰,都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国华科技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唐山国华科技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78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瓶(0.5L)
- 0.5微米垂直JFET工艺
- Bi<sub>0.5</sub>Na<sub>0.5</sub>TiO<sub>3</sub>-BaTiO<sub>3</sub>–BiMg<sub>0.5</sub>Ti<sub>0.5</sub>O<sub>3</sub>无铅压电陶瓷材料
- K0.5Na0.5NbO3单晶的制备方法
- 0.5U网络配线架
- K<sub>0.5</sub>Bi<sub>0.5</sub>TiO<sub>3</sub>–BiNi<sub>0.5</sub>Zr<sub>0.5</sub>O<sub>3</sub>电致伸缩陶瓷材料及制备
- 旋转第0.5轴
- 旋转第0.5轴
- (Pr<base:Sub>0.5
- Cu<base:Sub>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