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综合惯性约束后受控核聚变电站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27887.7 | 申请日: | 201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4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济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济堂 |
主分类号: | G21B1/03 | 分类号: | G21B1/03;G21B1/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10007 青海省西宁市***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综合 惯性 约束 受控 聚变 电站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利用核聚变能发电和热利用的新型核聚变电站。
背景技术
人类曾对原子能利用寄予很大希望,但原子能的实际作用远没有原来想象的那样大。至今核电只占世界能源消耗的7.2%,而且只是核裂变电站。当今人类仍然主要靠石油、天燃气、煤炭等化石能源,占世界能源消耗的90%左右。而且这些能源的储量都非常有限,将很快枯竭,只能维持几十年(石油,能源之王)到一、二百年(煤,但不能代替石油的作用),因此人类面临及其严重的能源危机,至今未找到根本的解决办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也不太可能取得大的突破,仍然微不足道。
在这种背景下,人类对那个最大的老项目------“受控核聚变”,仍然没有放弃希望:因为它的原料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重氢,即氘,可以合成超重氢即氚,是核聚变、包括氢弹和中子弹的基本原料),因而可以认为是无穷尽的,于是有可能“永远解决人类能源问题”。尽管全世界已为这一美好前景奋斗了七、八十年的时间,耗资上千亿美元,研制了几百个受控聚变装置(其中中国也有几十个),全人类好几代科学家为此付出了毕生心血和生命,但成功的希望仍然非常遥远和渺茫-----比较公认的看法是:要实现商业化还要五十年、甚至一百年左右的时间,还有不少人认为根本就不可能成功。当前的技术现状可以总结为如下三方面:
1、磁约束受控核聚变:将上亿度、甚至十亿度超高温的氘、氚等离子体用磁场约束在容器中而不与容器壁接触(因没有任何容器能承受如此高温),受人工控制的发生核聚变反应,缓慢的(不是像氢弹爆炸式的)释放出聚变能,供发电和热利用。这种技术路线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的“雪伍德计划”和前苏联的“奥格拉装置”(及其复杂,现已无人提起),到现在的已达第四代的“托卡马克(环流器)”,取得的最新成果是:温度达3、4亿度,核聚变输出功率达12.9MW,但仅占输入功率的60%,即能量得不偿失,而且核聚变反应持续时间只有2秒钟!(1997.9.22,联合欧州环JET)
当前最新的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由欧盟、美、俄、日、中国、韩国和印度等合作建造。从1985年美、苏两国元首提出倡议,经历了长达25年的谈判、设计,其间合作成员和合作方式、技术方案和经费筹集等等,都经过多次挫折、变动和反复,到2010年后期才在法国动工,计划将近十年才能建成,连运行、实验,要花35年,即到2045年才能最后完成使命。计划经费100亿美元或110亿欧元,最近又有报导说因物价上涨,需要160亿欧元,因经费筹集困难等,又面临下马的危险,等等。
但ITER技术上的目标只是:第一阶段希望实现40~50万千瓦聚变功率的输出,并能够持续500秒(8分多钟),第二阶段接近成为稳态运行,例如至少持续几小时。但有实用价值的商业运行是成年累月的每天每时发电,至少持续几年、几十年,而且发电成本不低于现有的常规发电。这一目标能否实现还很难保证,因现在付出极大代价才只能维持2秒钟!,就算实现了8分钟甚至几小时运行,又如何能保证持续几年、几十年?而且还是天价成本!因此再过五十年、一百年能否成功,还是非常危险的!------事实上,从物理学原理上看,将上亿度的物质用磁场约束在容器中而又要保证不与容器壁接触,相当于将圆球放在尖顶上,或像杂技演员踩钢丝,必然是极不稳定的、不能持久的平衡:因温度是微观粒子不规则运动快慢的标志,温度越高,粒子不规则运动越快,稍有不规则因素---实验已证明这是不可避免的---上亿度的物质就要将容器壁完全烧坏、从而冲出来烧毁整个耗资耗时巨大的“电站”,也就要报废靠这个电站供电的大量工厂和人民的生活,这基本上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这种技术路线从原理原则上,就是不能持久的、不可靠的,难道人类要将希望寄托在踩钢丝上?因此,还有很多人认为磁约束法根本上就不太可能成功,从技术上看,这一看法显然有相当有力的根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济堂,未经王济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78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城市垃圾焚烧锅炉
- 下一篇:一种工业与民用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