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子晶体分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28181.2 | 申请日: | 201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9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曦;杨志峰;武爱民;甘甫烷;林旭林;李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6/122 | 分类号: | G02B6/122;G02B6/13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李仪萍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子 晶体 分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光通讯、光计算、光传感和光学测量等领域的光子晶体分束器,特别涉及一种以SOI材料的光子晶体分束器结构,属于半导体光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过去半个世纪中,以硅为主导的微电子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力推动了信息技术黄金时代的到来。硅在市场方面的垄断地位和在工艺方面的巨大优势,吸引着人们不断研发小型化、集成化的硅基光子器件,以实现大规模集成的光子芯片。
绝缘体上的硅(Silicon-on-Insulator,SOI)是一种独特的硅基材料体系,采用这种材料制作光电子器件有利于兼容成熟的CMOS工艺,实现大规模的光子集成与光电集成。但是,普通的SOI光波导尺寸较大,相应的器件很难实现高密度的集成芯片,于是,光子晶体的概念应运而生。
所谓光子晶体,指的是折射率发生波长尺度的周期性改变,具有一定光子带隙(PBG)的材料结构。光子晶体的出现,为将来的光电和光子集成芯片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比如,光子晶体波导通过带隙的限制效应而导光,由于波导宽度在波长量级,就能使波导器件的尺寸大为降低。
产生完全光子带隙的3-D光子晶体在制作上还有一定困难,因此,二维光子晶体平板是目前构造光子晶体器件的最优选择。在平板平面内,通过光子禁带产生光限制,而在垂直于平板波导的方向上,通过折射率导引产生光限制。如果是周期性的空气孔分布于介质材料中,将对TE模产生较大的光子带隙,如果是周期性的介质柱分布于空气中,将对TM模产生较大的光子带隙。
Y型光功率分束器是光学和光电领域中的基本器件。但是,目前的波导型Y分束器大多长达几千微米,光纤型的Y分束器更是长达几个毫米,这种大尺寸的器件将无法应用于将来大规模的集成光子芯片中。
光子晶体的出现为器件小型化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然而,普通结构的光子晶体Y分束器一般在输入、输出波导的交接区引入缺陷小孔(或缺陷柱)来提高分束效率、减小插入损耗。图1为传统光子晶体Y分束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结构需要在输入波导和输出波导的交接处引入直径较小的硅柱(即缺陷柱),以降低器件损耗、提高输出效率,这就需要比较精确的曝光工艺。这种结构的最大不足是制作容差小,缺陷孔或缺陷柱的直径往往只有几十纳米,其位置也需要精确确定,因而给实际制作带来很大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子晶体分束器,用于克服现有的光子晶体Y分束器需要比较精确的曝光工艺,制作容差小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子晶体分束器(200),其特征在于:该光子晶体分束器包括SOI衬底(100)、在SOI衬底的顶层硅(103)上刻蚀形成的呈正方晶格排列的空气孔区域(220)以及将该空气孔区域(220)与外部器件连接的SOI条形波导(210);所述SOI衬底(100)包括衬底硅层(101)、位于衬底硅层(101)上的二氧化硅埋层(102)以及位于该二氧化硅埋层(102)上的顶层硅(103);所述空气孔区域的空气孔(221)的深度(h)等于SOI顶层硅(103)的厚度(d)。
进一步的,所述SOI条形输入波导的高度H与空气孔的深度h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顶层硅(103)的厚度d与所述空气孔的晶格常数a的关系为
0.5a≤h≤0.6a,所述二氧化硅埋层(102)的厚度至少为2.64a。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孔的半径r与晶格常数a的关系为r≥0.2a。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孔的半径r与晶格常数a的关系为0.3a≤r≤0.4a。
进一步的,所述顶层硅(103)得厚度为230nm,所述二氧化硅埋层厚度为1μm,所述空气孔正方晶格排列的晶格常数为380nm,所述空气孔半径为140nm。
进一步的,所述SOI条形输入波导的宽度K至少为所述空气孔的晶格常数a的倍。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孔采用电子束曝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工艺刻蚀或FIB刻蚀形成。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光子晶体分束器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SOI衬底;
2)在上述SOI衬底的顶层硅(103)上刻蚀形成的呈正方晶格排列的空气孔区域(220)以及将该空气孔区域(220)与外部器件连接的SOI条形波导(210);所述空气孔区域的空气孔(221)的深度h为等于SOI顶层硅(103)的厚度d,所述SOI条形波导边缘至所述空气孔区域(220)边界的距离分别为L1、L2,其中L1、L2大于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81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制镜线末端传输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能计量装置检查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