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壤线虫分离及沉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28789.5 | 申请日: | 201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4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郑经武;石红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线虫 分离 沉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科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土壤线虫分离及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土壤线虫指在土壤中生活或生活史中至少有一个发育阶段在土壤中进行的植物寄生线虫与其他土栖自由生活线虫。它们一般主要分布在有机质丰富的潮湿土层及植物根系周围。
植物寄生线虫的直接危害主要是危害植物的花蕾、叶、茎和根。许多种类的线虫如根结线虫和孢囊线虫能侵染大部分蔬菜和作物,造成品质降低,产量下降,甚至造成绝收,严重阻碍了我国的农业生产。间接危害主要有,一方面,线虫造成的表面伤口增加了真菌和细菌侵入植物的机会;另一方面,线虫取食带病毒病的作物,再转移取食其它种类的作物,易引起病毒病传播。
在我国,列入进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中涉及的植物线虫很多,如马铃薯白线虫Globodera pallida(Stone)Behrens、马铃薯金线虫Globoderarostochiensis(Wollenweber)Behrens、甜菜孢囊线虫Heterodera schachtiiSchmidt、长针线虫属(传毒种类)Longidorus(Filipjev)Micoletzky、根结线虫属(非中国种)Meloidogyne Goeldi(non-Chinese species)、拟毛刺线虫属(传毒种类)Paratrichodorus Siddiqi、毛刺线虫属(传毒种类)Trichodorus Cobb、剑线虫属(传毒种类)Xiphinema Cobb、香蕉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Cobb)Thorne、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et Bührer)Nickle、水稻茎线虫Ditylenchus angustus(Butler)Filipjev、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和鳞球茎茎线虫Ditylenchus dipsaci(Kühn)Filipjev等。
目前分离土壤线虫普遍采取的方法是淘洗-过筛法,即用高压水流充分淘洗土壤样品,制成土壤悬浮液,静置约30-40秒后将悬浮液过筛。这样有些孢囊和检疫性植物寄生线虫可能随泥沙和水流直接进入下水道中,造成危险生物传播;同时泥沙直接从水槽进入下水道中,时间久了,泥沙会沉积在下水道中,堵塞下水道,给实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壤线虫分离及沉淀装置,解决了传统分离方法易堵塞下水道,并可能造成危险生物传播的问题。
一种土壤线虫分离及沉淀装置,包括内置过滤网的分离池,所述分离池底面设有出水孔,正下方设有第一沉淀池,第一沉淀池附近设有与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并通过管道连通的第二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的高度大于第二沉淀池的高度。
所述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底部设有滑轮,便于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的移动和清洗。
包括操作台,所述分离池的口部与操作台台面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位于操作台的台面下方;另外可以操作侧部设置活动门,不仅防止污物溅出,也易于搬运分离池。
所述第一沉淀池内设有顶沿低于第一沉淀池口部边沿的第一挡板,第一挡板将第一沉淀池分为沉降池和缓冲池两部分,其中沉降池位于出水孔的正下方,缓冲池连接所述管道的进水端。设置挡板可以阻止泥沙等固体物经过,降低水流流速,为了让更多的固体物质沉降在池中,优选为所述沉降池体积大于缓冲池体积,延长沉降距离,提高沉降率。
所述的管道水平设置,进水端与第一沉淀池顶部连接,出水端延伸至第二沉淀口部边沿。由于管道水平设置,且出水端沿着至口部边沿,可以避免出水对第二沉淀池的扰动,防止小颗粒物质上浮。
所述的第二分离池内设有顶沿低于第二沉淀池口部边沿的第二挡板,第二挡板将第二沉淀池分为过渡池和出水池两部分,其中过渡池口部边沿靠近所述管道的出水端,出水池侧壁设有出水口。因为大部分固体物在第一沉淀池中沉降,此时残留的均为小颗粒物质,挡板已经无法阻拦固体物质,因此需要先降低流速,让小颗粒物质在出水槽沉降。
本发明通过在分离池下方设置两个通过管道连通的沉淀池,可以将所有的泥土和线虫孢囊截留,杜绝了生物污染和下水道堵塞。另外该装置完全利用水自重工作,环保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装置中第一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装置中第二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87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