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管总成试压用快换接头装置及软管总成试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28920.8 | 申请日: | 201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15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何安;梁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7/28 | 分类号: | F16L37/28;F16L33/00;G01N3/12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43008 | 代理人: | 赵洪;周长清 |
地址: | 410013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管 总成 试压用快换 接头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到软管压力检测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试压用接头装置及试压系统。
背景技术
软管总成是指一根两端加装了管接头的软管。软管总成接头的接头螺母可以沿接头芯杆在一定范围内滑动,接头芯杆的头部带有一个凸出的锥面可以与需要连接的带有凹陷的锥面的底接头相配合,用接头螺母来紧固。
软管总成的压力试验是软管总成的一个重要技术参数来源,也是软管总成质量保证的依靠。传统的软管总成在压力试验前后,采用如下步骤装夹和拆卸:
1、选取一个能与待试验的软管总成上接头相配的过渡接头,将过渡接头拧到试验机的底接头上(螺纹配合);过渡接头是用来转换配合不同大小的螺纹内径或凸面凹面、或内螺纹外螺纹的接头,中间有轴向通孔;
2、将软管总成与过渡接头的一端配合好,拧紧接头螺母;
3、将软管总成另一端用堵头拧紧,进行压力试验;堵头与管接头配合,用来堵塞管路的,形状类似过渡接头,没有通孔;
4、试验完毕将软管总成从过渡接头上拧下来;
5、将过渡接头从试压机的底接头上拧下来;
6、换另外一个与下一根待试验软管总成的过渡接头,重复以上步骤。
上述这种试压装夹(拆卸)方式存在的不足在于:每试验一根软管总成,都需要重复同样的动作,步骤繁琐、费时费力、效率极低。而且,螺丝拧不紧则保压不住,试验结果就不准确。螺丝拧过紧,则有可能伤到螺纹,导致安全隐患。
另外,现有技术在进行压力试验过程中需要采用以下步骤:
1、开始加压排气时需手动将堵头拧松,让空气完全排出;
2、排气完毕再将堵头拧紧,继续升压直到达到所需的压力标准;
3、试验完毕拧松堵头,卸压后拧下堵头。
这种方式的不足在于操作麻烦、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安装速度,进而提高测试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的软管总成试压用快换接头装置及软管总成试压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软管总成试压用快换接头装置,其包括依次相连的过渡接头、活塞缸以及过渡芯,所述活塞缸的缸体的无杆腔与过渡接头连通,所述过渡芯的一端和活塞缸的活塞套接在一起,所述过渡芯的另一端具有与软管总成接头相连的结构,所述活塞上开设有连通管路,所述过渡芯上设有导液孔,所述导液孔与连通管路之间设有当压力高于设定值即令从连通管路至导液孔的管路导通的压力控制阀。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活塞与过渡接头之间的缸体内装设有弹性复位件。
所述过渡接头与缸体的外端面之间设有密封圈。
还包括一软管卡接组件,所述软管卡接组件的一端连接于缸体上靠近过渡芯的一端,所述软管卡接组件的另一端与软管总成接头相连。
所述软管卡接组件包括挡板头和两块以上的挡板,所述挡板头套接于缸体的一端上,所述挡板插设于挡板头上并可沿挡板头的径向方向移动。
所述软管卡接组件为卡爪或卡盘。
所述连通管路中设有与压力控制阀并联的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入口和导液孔相连。
所述过渡芯和活塞缸的活塞通过楔面配合。
所述快换接头装置包括若干个能与不同软管总成配匹配的不同的过渡芯。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软管总成试压系统,其包括试压回路以及装设于试压回路上的升压泵和两个接头装置,所述两个接头装置之间用来连接待测试的软管总成,所述接头装置为上述的快换接头装置。
所述试压回路上设有一和所述升压泵并联的卸荷排气高压截止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中密封面的压紧力靠试压液的压力提供,不需要靠拧紧螺纹来压紧,省力快捷,不用担心因螺纹没有拧紧而发生泄露的问题,提高了试压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软管总成试压用快换接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软管总成试压用快换接头装置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试压系统的框架原理示意图。
图例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89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