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短信发送方法及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29332.6 | 申请日: | 201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6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葛蕴翊;顾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2/00 | 分类号: | H04W12/00;H04W88/02;H04M1/72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爱派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92 | 代理人: | 罗水江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短信 发送 方法 移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短信发送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手机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重要的沟通工具,短信作为手机的一项基本功能,被很多人使用,而且短信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通话功能。现有的手机短信发送功能都是发送后则对该短信失去控制权,如果收信人保管不慎,泄漏短信内容,或者转发消息,发信人是完全没有办法控制的,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或者隐私方面的信息。所以需要提供一种更安全而且省事简单的方法,保证短信通讯的方便性。
目前手机基本上利用密码等方法进行手机短信的安全保管,但是采用这些方法还是不够安全,存在安全隐患,如密码可以破解等。如何保证手机短信的安全性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短信发送方法及移动终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安全性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短信发送方法,包括
发送端启动短信安全模式,发送请求消息至接收端;
接收端收到所述请求消息后,在选择接收所述请求后,启动其短信安全模式,向发送端返回接受消息;
所述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开辟内存空间以进行短信存储;
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进行短信交互;
发送端退出短信安全模式,删除所有短信内容,并发送退出信息给接收端;
接收端收到所述退出信息后,确认发送端离开短信安全模式,则退出其短信安全模式,删除所有短信内容。
上述的方法,其中,
若接收端不选择退出短信安全模式,则接收端保持原状,并根据设置的强制退出时间,即发送端退出短信安全模式后,接收端到强制退出时间后,自动退出短信安全模式,删除所有短信内容。
上述的方法,其中,
接收端收到所述请求消息后,在选择拒绝所述请求后,则向发送端返回拒绝消息;
所述发送端收到所述接收端的拒绝消息后,则结束流程。
进一步地,所述发送端启动短信安全模式具体为,
发送端启动短信安全模式,弹出对话窗口,输入接收端号码以发送。
进一步地,所述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进行短信交互具体为,
发送端编辑短信并发送至接收端;
接收端接收短信后展示给用户;
接收端编辑回复短信给发送端;
发送端接收到所述回复短信后展示给用户。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启动模块,在所述移动终端作为发送端时,用于启动短信安全模式;以及用于在接收端接收接受消息后,开辟一个内存空间以进行短信存储;
请求模块,在所述移动终端作为发送端时,用于发送请求信息至接收端;
响应模块,在所述移动终端作为接收端时,用于收到所述请求消息后,启动其短信安全模式,若接收端选择接受,则向发送端返回接受消息;
处理模块,用于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进行短信交互;
退出模块,在所述移动终端作为发送端时,用于退出短信安全模式,删除所有短信内容,并发送退出信息给接收端;以及在所述移动终端作为接收端时,用于收到所述退出信息后,确认发送端离开短信安全模式,则推出短信安全模式,删除所有短信内容;
进一步地,
所述退出模块还用于在移动终端作为接收端时选择不退出短信安全模式时,则保持原状,以便于接收端查看之前短信记录;并设置强制退出时间,即发送端退出短信安全模式后,接收端到设置的强制退出时间后,自动退出短信安全模式,删除所有短信内容。
进一步地,
所述响应模块,在移动终端作为接收端时,用于接收端选择拒绝时,则向发送端返回拒绝消息;
所述请求模块,在移动终端作为发送端时,还用于收到所述接收端的拒绝消息后,则结束流程;
进一步地,启动模块,在所述移动终端作为发送端时,用于启动短信安全模式具体为,
用于启动短信安全模式,弹出对话窗口,接收输入的接收端号码。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编辑单元,用于编辑短信;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短信发送至对端;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对端发送的短信,并将所述短信展示给用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短信的发送更加安全,不会因为疏忽留下记录。在短信安全模式下,可以点对点的进行短信发送,但是只要退出该模式,立马就释放短信安全模式占用的内存空间,删除所有短信,不会因为疏忽留下任何记录。因为没有任何记录留下,也不存在破解密码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93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