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监控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29371.6 | 申请日: | 201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9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舜;李嘉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王小青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县潭子***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控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光监控模块,特别有关于一种可节省空间与制造成本的光监控模块。
背景技术
一般光监控模块主要用以侦测缆线中的光讯号强度,藉此可确保信道中的讯号质量以提升数据传输上的稳定性。请参阅图1,传统的光监控模块包括主缆线W、第一缆线W1、第二缆线W2、光纤耦合器C(coupler)以及光侦测器P(Photo Detector,PD),其中主缆线W和第一、第二缆线W1、W2分别与光纤耦合器C(coupler)连接,光讯号S经由主缆线W传递至光纤耦合器C后进行分光,再分别通过第一、第二缆线W1、W2将光讯号传递至接收端以及前述光侦测器P(如光讯号S1、S2所示)。
一般而言,约有95%比例的光讯号S经过光纤耦合器C并进入第一缆线W1内(即光讯号S1),至于其它5%的光讯号S则是经过光纤耦合器C而进入第二缆线W2内(即光讯号S2)。其中,通过光侦测器P可将光讯号S2转换为电流讯号,并可经由光侦测器P的端子P1连接至电路系统,藉此可实时地监控主缆线W内的光讯号S是否正常,进而可维护讯号质量并确保数据传输上的稳定性。
由于传统光监控模块的线路配置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线材且必须设置光纤耦合器,因而难以达成微型化的目的。有鉴于此,如何能设计出一种可节省空间与制造成本的光监控模块始成为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光监控模块占用空间、难以实现微型化的缺陷,提供一种可节省空间与制造成本的光监控模块。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监控模块,包括双芯导管缆线、入射信道、反射信道、滤光片以及光侦测器。前述入射通道设置于双芯导管缆线内部,其中光讯号于入射信道内传递。前述滤光片设置于双芯导管缆线的一端,用以反射光讯号。前述反射通道设置于双芯导管缆线内部,其中第一部分的光讯号经过滤光片反射后进入反射通道。前述光侦测器正对于滤光片,其中第二部分的光讯号穿过滤光片并射入光侦测器,且光侦测器将前述第二部分的光讯号转换成为电流讯号。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光侦测器与滤光片相隔既定距离。
于一实施例中,约有5%的前述光讯号穿过滤光片。
于一实施例中,约有95%的前述光讯号经由滤光片反射后进入反射通道。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光侦测器具有复数个端子,光侦测器藉由前述端子连接至一电路系统。
实施本发明的光监控模块,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发明的光监控模块不需要设置体积庞大的光纤耦合器,也不必额外设置分接线材,因此能有效节省空间并降低制造成本。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已知光监控模块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监控模块示意图;以及
图3表示利用三用电表量测电阻分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监控模块可与光开关或者光通讯系统相结合,藉此可监控缆线中的光讯号强度与质量,进而能确保数据传输上的稳定性。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光监控模块主要包括双芯导管缆线10、光侦测器20、滤光片30、入射信道40以及反射信道41,前述入射信道40以及反射信道41位于双芯导管缆线10内部,滤光片30则设置于双芯导管缆线10的一端,其中光讯号可于入射信道40内传递(如箭头A1所示),滤光片30则可用以将局部的光讯号反射进入到反射信道41中(如箭头A2所示),同时使一部分的光讯号穿过滤光片30而到达光侦测器20(如箭头A3所示)。
应了解的是,前述光侦测器20位于双芯导管缆线10的一侧,正对于滤光片30并与滤光片30相隔既定距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约95%比例)的光讯号藉由滤光片30反射后而进入反射通道41,第二部分(约5%比例)的光讯号则会穿过滤光片30并射入光侦测器20,其中光侦测器20可将接收到的光讯号转换成为电流讯号,并通过光侦测器20的端子21连接至电路系统,如此一来便能利用光侦测器20以及前述电路系统实时地监控双芯导管缆线10中的光讯号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93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