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国石蒜的快速繁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29389.6 | 申请日: | 201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7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周坚;戴萍;张春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邱兴天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国 石蒜 快速 繁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蒜的快速繁殖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中国石蒜的方法。
背景技术
石蒜属植物属球根植物,全世界约有20种,我国有15种,占全球总数的分四分之三。该属植物花色艳丽,花型奇特,是颇有发展前途的鲜切花材料;由于其在冬春季节出叶生长,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可多得的冬春地被植物;同时石蒜属植物球根含有较高含量的贵重生物制药原料加兰他敏、石蒜碱等,是治疗老年痴呆疾病的良药,因此石蒜属植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中国石蒜(lycoris chinensis)为石蒜属植物的一个种,原产我国,是一种集观赏、药用于一体,并且含丰富淀粉的经济类植物。由于其经济开发价值高,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目前其还处于野生状态,仅仅依靠采挖野生种球自然资源不仅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且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破坏。由此可见,种球繁殖问题已成为其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通过组织培养法快速繁殖种球是解决此瓶颈问题的有效途径。
石蒜属植物的繁殖除种子繁殖外,主要依靠自然分球、鳞片繁殖等,繁殖系数较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采用组织培养法进行石蒜的快速繁殖是解决种球繁殖的有效途径。关于石蒜属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红花石蒜(lycoris radiata)、黄花石蒜(lycoris aurea)和长筒石蒜(lycoris longituba)及红蓝石蒜(lycoris haywardii)上,采用的组织培养方法大多是以鳞茎为外植体诱导不定芽实现植株再生。朱锦(2000)、王燕(2007)采用红花石蒜的鳞片为外植体;郭兆武(2010)、Lichun-Huang(1989)以黄花石蒜的鳞茎为外植体;王光萍(2004)以长筒石蒜鳞茎为外植体;张海珍(2008)以红蓝石蒜鳞茎为外植体,以上均是以鳞茎为外植体实现植株再生;赵志敏(2009)以黄花石蒜鳞茎为外植体诱导产生出了愈伤组织,但没有完成芽、小鳞茎的形成及植株再生。到目前为止,对中国石蒜的研究极少,还没有特别适用于快速繁殖中国石蒜的方法。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国石蒜的快速繁殖方法,采用通过以种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产生的方法大量繁殖鳞茎,为快速繁殖种球提供新途径。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中国石蒜的快速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中国石蒜的种胚,接种于诱导培养基,暗培养下诱导愈伤组织;其中,诱导培养基为含有2,4-二氯苯氧乙酸2.0~3.0mg/L的MS或含有6-苄基嘌呤0.1~0.5mg/L、2,4-二氯苯氧乙酸1.0~2.0mg/L、水解酪蛋白250~500mg/L的MS;
(2)将步骤(1)的愈伤组织转接于含有2,4-二氯苯氧乙酸1.5~2.0mg/L的MS,暗培养下,增殖培养愈伤组织;
(3)将步骤(2)增殖长大的愈伤组织转接于含有萘乙酸0.5~1.0mg/L和6-苄基嘌呤3.0~5.0mg/L的MS,光培养诱导不定芽;
(4)将步骤(3)的不定芽转接于含有萘乙酸2.5~3.5mg/L和6-苄基嘌呤2.5~3.5mg/L的MS,光培养诱导小鳞茎;
(5)将步骤(4)已展叶的小鳞茎转接于含有萘乙酸1.0~2.0mg/L的MS,光培养诱导生根;
(6)将步骤(5)已生根的鳞茎移栽于移栽基质,喷水培养;移栽基质是体积比为1:1的珍珠岩与腐殖质的混合基质。
MS为含有蔗糖30g/L和琼脂6g/L的常规MS。常规使用的蔗糖为30g/L,琼脂为6g/L。光培养为常规的光培养条件,具体为:光照14~16h/d,光照强度1200-1300Lux,温度25~28℃。
步骤(l)中,取中国石蒜的种胚的具体操作为:用洗洁精溶液洗涤中国石蒜种子表面,自来水冲洗0.5~1h,蒸馏水冲洗3遍,用70%酒精处理种子30s,无菌水冲洗3次,每次30s左右;随后用0.11%HgCl2浸泡灭菌12~15min,无菌水冲洗4~6次,每次30s,用解剖刀切开种子,用小镊子取出种子中的胚。
步骤(2)中,每隔20~25d,将增殖长大的愈伤组织块切成若干小块,再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增殖培养。
步骤(4)中,蔗糖的浓度为40~60g/L,6-苄基嘌呤的浓度为3.0mg/L,萘乙酸的浓度为3.0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93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植物酸铜锌复合杀菌剂
- 下一篇:喜硝植物在修复酸化土壤中的应用及修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