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的并联结构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29835.3 | 申请日: | 201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5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颜湘武;张波;董清;张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主分类号: | H02M7/5387 | 分类号: | H02M7/5387;H02J3/38;H02J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朱琨 |
地址: | 0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电 并网 逆变器 并联 结构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的并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的并联结构分为由1-N个电压型PWM逆变器并联结构模块构成的三相电压型PWM逆变器的模块化并联结构和单相电压型PWM逆变器的模块化并联结构;
所述三相电压型PWM逆变器的模块化并联结构是由1-N个三相电压型PWM逆变器并联结构模块并联构成,其中三相电压型PWM逆变器并联结构是指主电路由多个三相电压型PWM逆变电路并联组成的电路,其特点是:各个桥式逆变电路的直流输入并联取自直流母线,交流经线性滤波电感并入交流电网;其中,三相电压型PWM逆变器采用具有反并联二极管的功率开关管构成上臂和下臂,上、下臂串联构成一个桥臂;三个桥臂并联组成三相桥式电路,直流侧并联滤波电容器(C2),三相交流电源火线经三相线性电感接入各相桥臂的上下臂连接处,构成典型的三相电压型PWM逆变器电路;然后将各三相电压型PWM逆变器并联结构模块并联,具体是将各并联的三相电压型PWM逆变器模块的外环调节器PIDIII(4)独立出来,形成一个公用的统一外环调节器(17),使各并联逆变器的控制简化为单闭环电流控制。
所述单相电压型PWM逆变器的模块化并联结构是由1-N个单相电压型PWM逆变器并联结构模块并联构成,其中单相电压型PWM逆变器并联结构是指主电路由多个单相电压型PWM逆变电路并联组成的电路,其特点是:各个桥式逆变电路的直流输入并联取自直流母线,交流经线性滤波电感并入交流电网;其中,单相电压型PWM逆变器采用具有反并联二极管的功率开关管构成上臂和下臂,上、下臂串联构成一个桥臂;两个桥臂并联组成单相全桥,直流侧并联滤波电容器(C1),交流电源火线经线性电感(L1)和电阻(R1)接入一相桥臂的上下臂连接处,零线直接接另一相桥臂的上下臂连接处,构成典型的单相电压型PWM逆变器;然后将各单相电压型PWM逆变器并联结构模块并联,具体是将各并联的单相电压型PWM逆变器模块的外环调节器独立出来,形成一个公用的统一外环调节器,使各并联逆变器的控制简化为单闭环电流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的并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电压型PWM逆变器并联结构模块是以三相电压型PWM逆变器及其控制电路构成的模块结构,其控制电路为基于电网电压定向的矢量控制技术,采用双闭环控制,外环为电压控制环,内环为网侧电流控制环,具体结构如下:
在三相电压型PWM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直流母线电压UDCBUS和滤波电容器(C3)之间并联R5R6电阻网络(1)、R5R6电阻网络(1)与电压传感器(2)、ADC模数转换电路(3)连接,ADC模数转换电路(3)经第三加法器(16)、经外环调节器P-IDIII(4)连接第二加法器(15),第二加法器(15)还与d轴调节器PID II(6)和第一abc/dq变换器(11)连接,abc/dq变换器(11)分别与第一加法器(14)、第二加法器(15)、正弦、余弦信号发生器(10)和电流传感器(8)连接,各相火线(7)与电流传感器(8)连接,第一加法器(14)通过q轴调节器PID I(5)与dq/abc变换器(12)连接,线性电感(La)的ea端经锁相环(9)连接至正弦、余弦信号发生器(10),dq/abc变换器(12)与d轴调节器PID II(6)、q轴调节器PID I(5)、正弦、余弦信号发生器(10)和SVPWM信号生成器(13)连接,SVPWM信号生成器(13)与PWM逆变器连接。
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并联运行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的模块化并联结构中各电压型PWM逆变器的外环调节器PIDIII(4)独立出来,形成一个公用的统一外环调节器(17),使各并联逆变器的控制简化为单闭环电流控制;在每个电压型PWM逆变器并联模块中,外环以直流电压信号作为电压反馈量,R5R6电阻网络(1)分压的电压信号经电压传感器(2)和ADC模数转换电路(3)后,与已给定电压Udc*一起经第三加法器(16)后,再经外环调节器PIDIII(4)进行比例-积分-微分处理,输出控制电流id*传输至第二加法器(15);内环分为d轴调节器PID II(6)和q轴调节器PID I(5),其过程是先将三相瞬时交流电流ia、ib、ic经数学变换,解耦得到与电压合成矢量同方向的直流电流分量id和与电压合成矢量垂直的直流电流分量iq;由于id与电压合成矢量同方向,因此id称为电流有功分量,控制id可调节逆变器的有功功率,即直流母线电压UDCBUS,而iq称为电流无功分量,控制iq可调节逆变器的无功功率;具体运算过程如下:
1)首先从各相火线(7)提取的交流电流ia、ib、ic,为电流反馈量,经电流传感器(8)后再通过abc/dq变换(11)的实现三相静止坐标系至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的变换,将相位互差120°的三相电流ia、ib、ic变换为相位互差90°的两相电流id、iq;
2)同时选取电网三相合成电压矢量作为d轴矢量定向基准,通过锁相环电路(9)实时检测电网A相电动势ea的相位,经正弦、余弦信号发生器(10)确定电压定向矢量的位置角θ,求得θ的正弦、余弦函数sinθ、cosθ并将其输出至abc/dq变换(11)中;
3)abc/dq变换(11)根据输入的位置角θ的正弦、余弦函数sinθ、cosθ,实现abc三相静止坐标系至dq同步旋转止坐标系的变换,最终变换为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直流分量id、iq。
4)以外环调节器PIDIII(4)的输出id*作为d轴调节器PID II(6)的给定参数,交流电流解耦得到的直流分量id作为d轴调节器PID II(6)的反馈,调节器PIDIII(4)的输出id*与交流电流解耦得到的直流分量id先经过第二加法器(15)、再经过d轴调节器PID II(6)比例-积分-微分运算输出控制电压ud*;
5)以无功功率或功率因数换算的无功电流分量iq*作为q轴调节器PID I(5)的给定参数,交流电流解耦得到的直流分量iq作为q轴调节器PID I(5)的反馈,无功电流分量iq*与交流电流解耦得到的直流分量iq先经过第一加法器(14),再经过q轴调节器PID I(5)比例-积分-微分运算输出控制电压uq*;
6)dq/abc变换(12)变换根据输入的位置角θ的正弦、余弦函数sinθ、cosθ,实现dq同步旋转坐标系至abc三相静止坐标系的变换,将同步旋转坐标系下d轴调节器PID II(6)输出的控制电压ud*、q轴调节器PID I(5)输出的控制电压uq*变换为三相静止坐标系下正弦分量ua*、ub*、uc*;
7)再通过SVPWM信号生成器(13)脉宽调制后,输出六路PWM逆变器桥臂功率管的控制信号。
由于解耦之后,PWM逆变器的有功功率与d轴电流分量成正比,无功功率与q轴电流分量成正比,其规律满足下述关系式,其中UG为电网相电压有效值。
因此,控制d轴电流分量可调节有功功率即直流母线电压UDCBUS,控制q轴电流分量可调节无功功率或功率因数,实现PWM逆变器的直流电压和网侧无功功率的独立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未经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983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