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初至波自动识别反极性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30303.1 | 申请日: | 201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4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耿春;敬龙江;龙资强;胡善政;黎书琴;陈爱萍;刘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1V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郭鸿禧;张军 |
地址: | 61005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初至波 自动识别 极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数据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基于初至波识别反极性道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石油勘探中,对于野外监视记录质量的评价非常重要,反极性在单炮数据中经常出现,因此,对反极性的评价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目前的识别方式更多局限在肉眼的识别,因此工作量大,识别效率低,需要高效率的识别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地震记录数据中的地震道的识别效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初至波识别反极性道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初至波识别反极性道的方法包括步骤:将多个地震道的地震记录波形图转化为灰度图并对灰度图进行边缘检测来获得每个地震道的边界点;确定获得的边界点中的不正确的边界点并进行删除;通过剩余的地震道的边界点进行插值来获得所有地震道的边界点;将平滑处理的边界点映射到地震记录波形图来拾取每个地震道的初至起跳;以及,根据地震道的初至起跳之后是否是初至波峰来判断地震道的极性。
另外,可对获得的边界点进行二次曲线拟合,将偏离拟合线的距离超过预定值边界点确定为不正确的边界点并进行删除。
另外,确定边界点中的不正确的边界点并进行删除的步骤可包括:(a)对通过边缘检测获得的边界点,判断每一个地震道与该地震道之前的地震道的边界点的时间之差绝对值和与该地震道之后的地震道的边界点的时间之差的绝对值中的至少一个是否大于预设时间差,如果大于预设时间差,则该地震道的边界点被确定为不正确的边界点并被删除;(b)对经过步骤(a)而剩余的边界点,计算所有相邻地震道的边界点的时间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判断每一个地震道与该地震道之前的地震道的边界点的时间之差绝对值和与该地震道之后的地震道的边界点的时间之差的绝对值中的至少一个是否大于所述平均值的4倍,如果大于4倍,则该地震道的边界点被确定为不正确的边界点并进行删除;(c)重复步骤(b),直到剩余的每一个地震道与该地震道之前的地震道的边界点的时间之差绝对值和与该地震道之后的地震道的边界点的时间之差的绝对值均小于所述平均值的1.5倍。
另外,通过判断每个地震道的初至起跳间隔预定距离处是初至波谷还是初至波峰来确定该地震道的极性。
根据本发明,利用图像边缘检测对单炮资料的初至进行自动判断,在自动判断的基础上,再利用极性振幅特征判断出地震道的极性,从而提高了判断地震道的极性的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会变得清楚和更易于理解,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初至波识别反极性道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确定不正确的边界点并进行删除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3示出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基于初至波自动识别反极性道的方法自动判断出的反极性道。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部件。下面通过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描述以解释本发明。
地震数据处理领域中,初至波通常是指由炮点激发的,最先到达接收点的地震信号。初至波的来源很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种类的地震波,包括直达波、反射波、折射波、绕射波、回折波等。由于在到达同一点的地震信号中,初至波的传播时间最短,能量通常较强。
以下,参照图1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初至波识别反极性道的方法。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初至波识别反极性道的方法的流程图。
在步骤S101,将多个地震道的地震记录波形图转化为灰度图并对灰度图进行边缘检测来获得每个地震道的边界点。
初至波在地震记录中表现为有效接收信号的界限,能量强、起跳明显,而地震道集合中各地震道之间的初至起跳时间通常比较连续,其中,初至起跳指示初至波信号的开始。因此,可以将地震道集合中各地震道的初至起跳的时间的连线看作是扰动与地震记录数据之间的边界。因此,可通过边缘检测提取出边界点,即,初至波的初至起跳。
由于使用边缘检测方法获得图像的边界点是公知常识,在此省略对其的描述。
在步骤102,确定获得的边界点中的不正确的边界点并进行删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03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