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辣木净水剂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30572.8 | 申请日: | 201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9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段琼芬;马李一;张重权;王有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1/56 | 分类号: | C02F1/56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 |
地址: | 650000***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净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净水剂,特别是一种辣木净水剂的制备及浄水技术,属于净水剂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饮用水的净化现在已经是一个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课题。在发展中国家,饮用水的质量通常得不到保障。在发达国家因长期使用化学净水剂,而使残留在水中的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造成损害,因净水之后的残渣造成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铝盐作为世界上水处理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化学絮凝剂,其絮凝效果好,但同时也存在显著的缺陷,即:经过铝盐处理后的水中会有铝离子的残留,该残留的铝离子会影响人类的键康。如老年人常见的阿兹海默病(AD)就与铝离子有关。另外,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丙烯酰胺( PAM)作为絮凝剂使用时,虽有一定的絮凝效果,但也会因PAM单体的残留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为此,寻找一种对人类和环境都较为安全、无毒的天然絮凝剂,来替代或部分替代化学絮凝剂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众多的研究显示了生物絮凝剂可以和铝系絮凝剂相媲美。因此。已经有人建议直接用纯天然高分子有机物的提取物质作为絮凝剂。生物絮凝剂具有絮凝性好、效果稳定、无二次污染、安全无害等特性,可以克服无机絮凝剂和人工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本身固有的缺陷。最终实现无污染排放,是絮凝剂研究方向的热点。其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无毒、多功能、易于生物降解,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受到了国内外众多研究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目前,生物絮凝剂即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的主要品种有淀粉类、半乳甘露聚糖类、纤维素衍生物类、微生物多糖类及复合型生物混凝剂五大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人类和环境安全,原料来源丰富,易于生物降解,价格低的天然辣木净水剂,同时还提供该辣木净水剂的制备方法及污水净化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是这样一种辣木净水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质量比的组分组成:
辣木提取物 90~100 %
化学净水剂 0~ 10 %。
本发明提供的辣木净水剂,优选下列质量比的组分:
辣木提取物 90~95 %
化学净水剂 5~10 %。
所述化学净水剂为市购聚合氯化铝或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辣木提取物经过下列方法提取:
A、将榨油后的辣木种子残余油渣粉碎成过40目的细渣;
B、在A步骤所得细渣中,按细渣质量的30~50倍的量,加入提取溶剂,混合后得混合物;
C、将B步骤所得混合物,在400~700转/min的转速下,搅拌0.5~2小时,过滤,得提取液;
D、将C步骤所得提取液,在真空度为7~11kPa,温度为50~60℃条件下,浓缩至干,得辣木提取物。
所述A步骤的残余油渣是用辣木种子按常规榨油后,余下的油渣。
所述B步骤加入的提取溶剂为自来水、质量浓度为30%的乙醇、浓度为0.1 mol/L的醋酸钠、浓度为0.1 mol/L的柠檬酸钠、浓度为1.0 mol/L的氯化钠、浓度为0.1 mol/L的醋酸、浓度为0.01 mol/L的盐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用发明提供的辣木净水剂净化污水的方法是:按 5~150g/吨污水的量,将辣木净水剂加入到污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后,得净化水。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使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充分利用辣木榨油后的剩余物,使其中的辣木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实现了辣木种子的完全综合利用,提升了产业的科技含量,增加了经济效益。
2、辣木净水剂为纯植物提取物,使用其净化水质时,无毒、无害,有利于环保,更有利于人体健康,从根本上解决了化学净水剂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给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
3、本发明提取过程简单,无三废产生,是一项绿色环保的实用技术。
4、本发明提供的辣木净水剂非常适合应用于农村饮用水的净化,可有效解决广大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5、本发明应用于江河水、雨水等浑浊水的净化效果较化学净水剂好,与化学净水剂复配使用后,可净化城市污水,大大降低了化学净水剂的用量,减少化学净水剂造成的二次污染以及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05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振动低噪音单向滑轮总成
- 下一篇:一种基本粒子的基本结构及其教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