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光水龙头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30975.2 | 申请日: | 201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0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周剑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剑冰 |
主分类号: | F16K51/00 | 分类号: | F16K51/00;F03B1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禹小明;王楚鸿 |
地址: | 529300 广东省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光 水龙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龙头,尤其涉及一种用水发电的发光水龙头。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发展,消费者在选择家用品时,对其使用功能的多样性也越来越注重。现有的发光水龙头都有共同的缺点,就是需要使用电池和交流电源作能源,需要经常更换电池,不利于节约能源,并且电池自身会腐烂,用不久还会污染环境,不利于环保。而另一方面,流动的水是带能量的,例如水力发电厂,但流动的自来水的能量上百年来却长期没有人发现它、利用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于提供一种水龙头,其利用了流动的水的能量发电供给自身使用,不用任何的电池和交流电,具有环保、节能、安全等优点,符合现代低碳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光水龙头,包括一把手、水龙头主体、与水龙头主体连接的进水管、水龙体主体上设有向下倾斜的出水板,所述的水龙头主体设有圆孔的通槽分别与进水管和把手连接相通,所述的通槽内设有由把手控制的阀芯,阀芯外套有阀芯压盖,阀芯一端连接与通槽孔径配合的阀芯座,阀芯座上端通过连接杆与电机连接,阀芯座下端设有阀芯座底圈;所述的水龙头主体上端设有与圆孔的通槽相通的电机外套,电机外套设有出水口,所述的电机外套内设有连接发光源的电机,电机外套外设有出水板压圈,电机外套一端设有镂空的电机套后盖。
在上述发光水龙头中,所述的阀芯底座与通槽螺纹连接使得阀芯座固定于水龙头主体的通槽内。
在上述发光水龙头中,所述的电机套后盖与电机外套螺纹直接连接使得电机固定于电机外套内。
在上述发光水龙头中,所述的出水板压圈与出水板螺纹连接使得电机外套卡接于出水板上。
在上述发光水龙头中,所述的水龙头主体与进水管之间设有装饰底盖,所述的水龙头主体与把手之间设有阀芯装饰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结构紧凑,各接触面之间分别设有密封胶圈,使得不会有漏水的情况发生;2、充分利用了流动的水的能量,将流动的自来水的能量用来作为发电的来源,不用任何的电池和交流电,达到环保、节能、安全的目标,本水龙头是集光、机、电技术一体化,千家万户都可用,是对传统的水龙头的升级换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发光水龙头,包括一把手1、水龙头主体2、与水龙头主体2连接的进水管、水龙体主体2上设有向下倾斜的出水板3;水龙头主体2设有圆孔的通槽4分别与进水管和把手1连接相通,水龙头主体2的通槽4内设有由把手1控制的阀芯5,阀芯5外套有阀芯压盖6,阀芯压盖6外套接有与水龙头主体2连接的方垫块18,方垫块18与把手1之间设有阀芯装饰盖17,阀芯5一端连接与通槽4孔径配合的阀芯座7,阀芯座7上端通过连接杆8与电机9连接,连接杆8两端各设有第三密封胶圈13,阀芯座7下端设有阀芯座底圈10,阀芯座底圈10与通槽4直接螺纹连接,使得阀芯座7固定于通槽4内,水龙头主体2与进水管之间设有装饰底盖16;水龙头主体2上端设有与通槽4相通的电机外套11,电机外套11设有出水口12,电机外套11与电机套后盖15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并设有第一密封胶圈19,使得连接有发光源的电机9固定于电机外套11内,电机外套11外的凹槽套接有第二密封胶圈20,第二密封胶圈20外套接有出水板压圈14,出水板压圈14与出水板3直接螺纹连接,使得电机外套11可卡接于出水板3上。当打开控制阀芯5的把手1,水从进水管进入到水龙头主体2的通槽4内,并带动电机9运转产生光源,水从电机外套11上的出水口12以瀑布形式流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剑冰,未经周剑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09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