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驱动力传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31452.X | 申请日: | 201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8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竹本宪弘;高木康朗;日高辉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8/00 | 分类号: | B60K8/00;F16H57/02;F16H5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王景刚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力 传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驱动系所具有的旋转轴经由链驱动机构驱动油泵等辅机的驱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从驱动系所具有的变速器输入轴经由链驱动机构驱动油泵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公知的是在变速器输入轴上可旋转驱动地支承链驱动机构的驱动侧链轮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7316号公报
但是,现有的驱动力传递装置中,构成为,在变速器输入轴上直接支承链驱动机构的驱动侧链轮。因此,链条产生的径向负荷(拉伸负荷)经由驱动侧链轮作用于变速器输入轴,在变速器输入轴上产生倾斜。而且,因该变速器输入轴的倾斜,具有设定于变速器输入轴上的行星齿轮及离合器等的轴安装零件的定位产生偏差,轴安装零件的耐久寿命降低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力传递装置,其能够防止旋转轴产生倾斜,提高设定于旋转轴上的轴安装零件的耐久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驱动传递装置作为具备: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其与静止部件一起固定;第一链轮,其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第一轴承;第二链轮,其可与所述辅机驱动结合;链条,其将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二链轮结合;旋转轴,其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动力源驱动结合,并可与所述外部装置驱动卡合,所述动力源将所述转矩的第一部分向所述外部装置传递;接合器,其将所述旋转轴驱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链轮,所述旋转轴将所述转矩的第二部分向所述第一链轮传递。
第一链轮不是支承于旋转轴而是支承于第一轴承。另外,与第一轴承不同的第二轴承支承旋转轴。链条的载荷不是旋转轴负担,而是第一轴承负担。因此,旋转轴的定位不会因载荷而产生偏差,可以保证长的耐久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混合驱动力传递装置(驱动传递装置的一例)整体概略图;
图2表示实施例1的混合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干式多板离合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1的干式多板离合器的活塞臂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干式多板离合器的活塞臂的图3的A-A线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混合驱动力传递装置的驱动侧链轮的正面图;
图6表示实施例1的混合驱动力传递装置的第一接合器,图6(a)表示第一接合器的例1,图6(b)表示第一接合器的例2;
图7是表示比较例的混合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基本构造的概略说明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1的混合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基本构造的概略说明图;
图9是实施例1的混合驱动力传递装置的链驱动机构的作用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2的混合驱动力传递装置的驱动侧链轮区域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2的混合驱动力传递装置的驱动侧链轮的正面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3的混合驱动力传递装置的驱动侧链轮区域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3的混合驱动力传递装置的驱动侧链轮及第二接合器的正面图。
符号说明
Eng 发动机(驱动源)
5 变速器输入轴(旋转轴)
5a 花键外齿
7 干式多板离合器(轴安装零件)
9 电动机/发电机(驱动源)
41 变速器壳(静止部件)
42 V型带式无级变速机构(轴安装零件)
43 前进/后退转换机构(轴安装零件)
51 驱动侧链轮
51a 嵌合槽
51c 支承面
51d 嵌合突起
52 被动侧链轮
53 链条
54 定轮轴(链轮支承部件)
O/P 油泵(辅机)
56 第一接合器(转矩传递部)
56a 花键内齿
56b 嵌合爪部
56′ 链轮延设部(转矩传递部)
56c 花键内齿
57 泵轴(辅机轴)
56″ 第二接合器(转矩传递部)
56d 花键内齿
56e 嵌合突部
L 旋转轴方向长度
B 截面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例1~实施例3说明实现本发明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最佳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14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