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声吸引刀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31889.3 | 申请日: | 201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3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露;张爱荔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宏仁凝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32 | 分类号: | A61B17/32;A61M3/02;A61M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贺小明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 吸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术医疗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手术用超声吸引刀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已有多种型号的外科手术设备作为商品推向市场,例如用于手术的高频电刀、激光刀以及微波刀等手术刀。这些高科技的手术刀已经代替传统的手术刀,应用在切除人体病变组织以及进行临床外科治疗等活动。它们在工作时以较大的振幅进行超声振动,并发出强激光或者微波,在进行临床操作时可显著地改善医疗质量和缩短康复时间。在现有技术中,用一般手术刀切割软组织时要一定的往返拉力,出血多,用高频电刀切割软组织会造成切割处的炭化,用高频电刀还存在极大的被电击的风险,对组织有灼伤作用,使用激光手术刀及微波手术刀也会对人体的组织产生一定的损伤,而且上述刀具都存在着切割效率低及功效低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成本较低、切割效率高及功效高的超声吸引刀系统,以提高手术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声吸引刀系统,包括:控制板、手柄、分别与所述手柄连接的高频功率源、供液系统、排液系统,所述控制板用于将所述手柄分别与所述高频功率源、所述供液系统以及所述排液系统连通,其中,所述手柄中设置有:与所述高频功率源连接的超声换能器,与所述超声换能器连接的变幅杆,与所述变幅杆相连的、置于所述手柄前端的可拆卸的吸引刀刀具。
进一步地,所述超声吸引刀系统还包括脚踏开关,用于用户控制所述超声吸引刀系统的开启和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超声吸引刀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板连接的触摸屏。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还设置有与所述供液系统连接的进水口、与所述排液系统连接的出水口以及电缆接口,所述高频功率源经所述电缆接口与所述超声换能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供液系统包括蠕动泵以及与所述蠕动泵的进口端连接的第一容器,所述蠕动泵的出口端与所述进水口连接;
所述排液系统包括吸引泵以及与所述吸引泵的出口端连接的第二容器,所述吸引泵的进口端与所述出水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超声换能器为压电陶瓷换能器。
进一步地,所述吸引刀刀具的材质为钛合金。
进一步地,所述超声吸引刀系统还独立配置有用于冷却所述高频功率源的风扇。
进一步地,所述吸引刀刀具为管刀或微创刀。
本发明提供的超声吸引刀系统,切割速度较慢,可使高胶原量组织完好无损,从而保证手术在安全、少血或无血的条件下进行。本发明提供的超声吸引刀系统可有效地提高刀具的切割效率及功效,对污染伤口细菌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快速促进伤口愈合,对组织的破坏面小且创面整齐,可层层剥落随时冲洗吸除,使切面清晰可见,便于手术进行,在某些情况下,还具有焊接与加速组织再生的优点,与高频电刀、激光刀及微波刀相比,它对切割的组织无灼伤作用,与普通外科手术刀相比,它有止血作用,切割面整齐,手术视野清晰且省力,并且刀具易于消毒,操作简便,成本较低,本发明的超声手术刀系统改善了医疗效果,可应用于多种科室的手术,可替代传统的手术器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超声吸引刀系统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超声吸引刀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超声吸引刀系统的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超声吸引刀系统,包括:控制板、手柄、分别与手柄连接的高频功率源、供液系统、排液系统,控制板用于将手柄分别与高频功率源、供液系统以及排液系统连通,其中,手柄中设置有:与高频功率源连接的超声换能器,与超声换能器连接的变幅杆,与变幅杆相连的、置于手柄前端的可拆卸的吸引刀刀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宏仁凝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宏仁凝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18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