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短消息的预约及验证系统与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32243.7 | 申请日: | 201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6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元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元熙 |
主分类号: | H04W4/14 | 分类号: | H04W4/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刘震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短消息 预约 验证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短消息的预约及验证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GSM)是目前基于时分多址技术的移动通信机制中最成熟、最完善、应用最广的一种。GSM的短消息,作为GSM网络的一种基本业务,也由于其方便、快捷、廉价得到广泛使用。所谓短消息就是通过GSM网络传输的有限长度的文本(数字或文字)信息,其实现方法可以分为点对点的消息业务和小区广播业务。一条短消息经过编码后消息长度为140个字节,也就是可以包含160个英文字母或70个中文汉字。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技术是90年代兴起的自动识别技术,其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它是利用射频信号的空间藕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对象的目的。
众所周知,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但随着仪器设备使用量的增大,通过管理人员人工分配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流程复杂,方法烦琐,往往因为分配不合理导致设备使用不平衡,同时也因为无法动态分配各种设备的使用而导致一些设备的闲置或重复购置,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同时,一些预约系统后台数据库由于多采用服务器端用户验证,系统运行压力较大。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结合高效和信息化特点的设备预约使用和验证管理系统来有效提高管理和分配设备资源。
可见,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浪费资源、使用不方便与管理效率低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短消息的预约及验证系统,以实现节约资源、使用方便与管理效率高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短消息的预约及验证系统,包括多个用户端、GSM网络、短信息收发终端、管理终端平台、数据库服务器、数据传输总线、与多个用户信息验证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用户信息验证装置,分别通过数据传输总线,与管理终端平台及数据库服务器连接;所述多个用户端,分别通过GSM网络,依次与短信息收发终端及管理终端平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短信息收发终端包括第一电源、第一主控制单元、GSM模块与串行通信接口,其中:所述第一电源,分别与GSM模块、第一主控制单元及串行通信接口连接;所述GSM模块、第一主控制单元与串行通信接口依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信息验证装置包括第二主控制单元、用户身份识别单元、设备供电控制单元、存储器、总线接口单元、与第二电源,其中:所述第二电源,分别与用户身份识别单元、存储器、第二主控制单元、总线接口单元、以及设备供电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二主控制单元,分别与用户身份识别单元、存储器、设备供电控制单元、以及总线接口单元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管理终端平台包括以及连接的预约受理登记模块、设备使用情况分析模块、短消息查询模块、与分类统计模块,其中,所述预约受理登记模块与GSM模块连接,所述分类统计模块与数据传输总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传输总线包括RS232总线、RS485总线、CAN总线、与以太网。
同时,本发明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短消息的预约及验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用户在用户端,按规定格式通过短消息的形式,向管理终端平台提出预约申请;管理终端平台收到该预约申请时,与设定值进行比对;b、当步骤a的预约申请有效时,根据现有资源的使用情况,分配给该用户一个工位,并以短消息的形式向用户返回该工位的预约号码;同时,将该用户的个人信息传送至被预约工位上的用户信息验证装置;c、当用户使用步骤b预约到的设备前,需进行身份验证;验证成功时,打开相应的设备,并在管理服务平台上记录使用情况。
进一步地,在步骤a中,所述短消息的内容包括用户身份号、预约实验室号与预约使用时间。
进一步地,在步骤b中,所述短消息的内容包括用户身份号、授权使用实验室号、授权工位号与授权使用时间。
进一步地,在步骤c中,所述身份验证包括本地RFID验证或指纹识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元熙,未经李元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22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消失模铸造的复合涂料
- 下一篇:一种基于磷酸盐的无机铸造粘结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