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人体特征监测的音乐播放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32463.X | 申请日: | 201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8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沈悦;王强;王昌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21/02 | 分类号: | A61M21/02;A61B5/021;A61B5/145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张果瑞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人体 特征 监测 音乐 播放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人体特征监测的音乐播放系统,属于医疗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压力过大、人际关系复杂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身心较易发生疾病,而以“慢性疲劳”为主要症状的亚健康问题是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首,发生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同时中老年人因为身体功能衰退,自身免疫能力的下降而容易产生各种疾病。另外,还有一部分生理、心理存在疾病的人需要一定方式的治疗。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新的“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的转变过程中,音乐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逐渐受到关注。人们的研究发现,音乐变化多端的旋律不仅展现了人类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且还影响着人类的种种情绪。轻松的音乐可缓解紧张的心情,活泼的音乐可拂去悲哀的情绪。音乐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法,已被广泛的认同。音乐运用于医学中,有多方面的作用:能多方面刺激大脑皮层,使人对外界的感觉减弱;能唤起人愉快的思想联系和情感,暂时忘却置身的环境;音乐对中枢神经有直接的抑制作用;音乐的魅力和愉悦性会吸引和激发那些社会性退缩的人们,从而改变其自我封闭状态。
目前音乐治疗日益得到重视,其应用亦逐渐深入。主要体现在:相关音乐治疗研究的文献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应用研究也从精神科、肿瘤科等特殊科室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等其他临床科室渗透;应用对象从婴幼儿到老人、从新生儿到生命终末期患者、从临床科室到社区,其领域不断延伸。从目前的研究内容看,音乐治疗在各科室应用各有侧重点,主要针对心理疾病或心身疾病:如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运用的、在高血压病患者中运用的等。从实施方式、实施场所和治疗时间来看,目前主要根据被治疗群体和治疗疾病播放事先录制的音乐,治疗场所也通常在病房、工娱疗房或手术室进行,治疗时间也一般为选择一定时段(如每日1-2次,每次0.5-1.5小时,疗程2-16周等)进行。
显然目前音乐治疗的治疗方式方法、实施场所与治疗时间等缺乏一定的时效性和主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音乐治疗中治疗方式方法、实施场所与治疗时间等缺乏时效性及主动性问题,借助医疗感知系统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基于人体特征监测的音乐播放系统。
本发明所述基于人体特征监测的音乐播放系统,它包括人体特征采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和音乐曲目输出模块,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人体特征采集模块采集的人体的生理特征数据控制音乐曲目输出模块播放输出相应的音乐;
信息处理模块实现该功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信息处理模块接收人体特征采集模块监测的生理特征数据,所述生理特征数据包括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步骤二、根据步骤一获取的生理特征数据,信息处理模块控制被监测人体携带的音乐曲目输出模块调出某个对应的音乐曲目播放;
步骤三、继续监测被监测人体的生理特征数据,并根据获取的生理特征数据调整音乐音量、节奏、停止或更换音乐曲目。
步骤二中根据步骤一获取的生理特征数据,信息处理模块控制被监测人体携带的音乐曲目输出模块调出某个对应的音乐曲目播放的过程为:
步骤11、判断被监测人体的心率x所处的范围,进而播放相应的音乐或跳转至步骤12:
其中,T1为心率正常与心率略缓之间的阈值,T2为心率略缓与过缓之间的阈值,T3为心率正常与略快之间的阈值,T4为心率略快与心率过快之间的阈值;
步骤12、判断被监测人体的血压所处的范围,进而播放相应的音乐或跳转至步骤13,所述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
当收缩压≥A1或舒张压≥A2时,播放恬静、优美的轻音乐;
当收缩压≤A3或舒张压≤A4时,播放节奏明快的摇滚音乐;
当A3<收缩压<A1且A4<舒张压<A2时,跳转至步骤13;
其中,上式中的参数是根据被监测人体的实际身体状况,并结合医生经验而设定的,A1表示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的最低值,A2表示高血压患者舒张压的最低值,A3表示低血压患者收缩压的最高值,A4表示低血压患者舒张压的最高值;
步骤13、判断被监测人体的血氧饱和度所处的范围,进而播放相应的音乐曲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24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