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铅蓄电池内化成酸雾零排放富液杯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32588.2 | 申请日: | 2011-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4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史田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史田元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H01M10/42;H01M10/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化成 酸雾零 排放 富液杯 | ||
技术领域 史田元 025-52145086 13813931917
本发明是环保领域中必须广泛使用的铅酸蓄电池内化成酸雾“零排放”技术,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CETC14研究所发明的“富液阀控平滑”蓄电池(国家火炬项目)原理技术的延伸和改进。它是内化成用的富液杯,能真正起到酸雾“零排放”的功能。它涉及到富液杯帽,结构及酸雾、气分离器。既有益于生产工人健康也有利于环境保护。是因环保升级要求严格而发明的一种创新技术。
背景技术
根据,《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在2014年之前必须实行内化成,认为该工艺能耗低、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利于环境保护,要杜绝使用高耗能、高污染、淘汰落后生产工艺。由于内化成是电池极板经固化后就进行组装,必须使极板上活性物质变成菏电状态所以要注液(稀硫酸或其胶液)进行充放电,最终电池中阳板为不稳定的氢氧化铅(二氧化铅和水),负板为海棉状铅,及稀硫酸。
在内化时温度会升高,液体膨脹,为了不溢出,在单体电池的加液孔上装上富液杯,图2所示:1为杯身;2为插口;3为橡胶连接件。由于充放电时有部分电流电解水加上温度升高所以仍有酸雾溢出或有星星滴滴的酸和雾气冒冲出来(如胶体内化成)。尤其电流稍加大就会严重,故一般用小电流充电拖长内化时间达120h,大大降低生产效率,环保技术中定义为无组织排放,这种无序排放对生产工人健康有害,为了保护环境、工人健康、缩短化成时间,发明了对酸雾封闭而无害气体能排出的内化成富液杯,变无序为有序的“零排放”,既有益生产工人健康也有利于环境保护,图1所示。
发明内容
1,原来开口富液杯图2必须改成如图1所示内化成封闭酸雾“零排放”富液杯;
2,杯帽必须做到酸雾有迷宫,有阻挡,更要有酸雾不能排出而气体能排出的碱性气雾分离器,其中1为保护盖;2为多层碱性分离气雾片;3为阻雾、吸雾球;4为富液杯身;5为插口;6为橡塑套;7,过渡漏斗。
3,图3是大型铅酸碱性雾气分离筒它有较大的分离面积是用在大型单体电池内化成用的装置。1为碱性筒体;2为筒座;3为固定螺纹。
附图说明
图1是,内化成封闭酸雾零排放富液杯。
图2是开口内化成酸雾无组织排放富液杯,1为杯身;2为插口;3为橡皮套。
图3是车间集中式酸雾“零排放”酸雾气碱性分离筒。
具体实施方式
1,根据酸雾排出量的多少决定分离片的排气面积;
2,从“发明内容”看到若要一个良好性能的酸雾气分离装置必须具有如图1所示结构和元件特性;
3,对于胶体电池内化成因无液溢出,分离片面积可略少,或只用憎水分离片即可;
4,对于大型单体电池排酸设备应更复杂,尤其是阻挡板可设计成迷官结构,如富液阀控中的迷宮结构,排气片可大面积或增用罐筒结构,如图3所示;
5,对于集中排气则必须采用大的碱性憎水分离筒/片增大排气量,可采用空气吸风及负压抽风,不必用湿式除尘造成第二次污染,水的浪费。
实施举例:
举例1,电动自行车10--24Ah电池必须用内化成,其分离片可选用19--25mm为直径厚约4--6mm多层碱性薄片,孔率30%以上即可,孔径小于雾点滴,并经憎水处理,既能憎水又有中和特性的碱性分离片;如图1就是该类电池内化成所用的富液杯,可制成接近“零排放”效果。对于胶体电池可采用憎水分离片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史田元,未经史田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25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伪印刷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带射频装置的内窥探头